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左晨 通讯员柯华林
“我是周涛,怀揣着悬壶济世的梦想,立志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我是刘杨,我很喜欢数学,渴望成为像韦东奕那样的数学大家。”
7月29日,又是一年盛夏,2025年“希望工程•劲牌阳光学子”培养计划暑期实践育人活动(湖北站)启动现场,朝气蓬勃的少年们向记者吐露了内心深处的梦想。他们,皆是“劲牌阳光学子”计划中的一员,将开启为期5天的研学之旅。
时间回到2004年,首个“劲牌阳光班”在湖北黄冈中学开班,来自黄冈各县(区)低保或农村特困户的首批50名学子,每人每年可获2000元资助,直至完成高中学业。这一举措,如同一束温暖的光,照亮了寒门学子前行的道路。
“让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所系。进入新时代,共青团要把希望工程这项事业办得更好,努力为青少年提供新助力、播种新希望。”
2023年3月,“劲牌阳光班”焕新升级为“希望工程·劲牌阳光学子”培养计划。相比之前,这个计划助学对象更精准、范围更广泛、保障更全面,涵盖公益助学、地方教育专项支持、特色实践育人活动等活动,覆盖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2025年“希望工程•劲牌阳光学子”培养计划暑期实践育人活动(湖北站)启动。(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左晨摄)
在这个计划中,高中生资助项目是浓墨重彩的一笔。项目根据学生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学业成绩、综合素质4个方面的综合表现,结合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情况,划分3个助学金梯度,每年提供3000元至5000元的学习生活补助。
15岁的刘杨,来自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第一中学。命运似乎对他格外苛刻,父母离婚后,爸爸生病去世,从小由奶奶抚养长大。然而,生活的磨难并未在他心中种下阴霾,反而让他更加坚强,性格豁达开朗。每次考试,他都能稳居年级前三名。他满怀憧憬地说:“我最喜欢数学了,未来我一定要考上大连理工大学。”
16岁的周涛,是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一中学的学生。她身材瘦小,皮肤被阳光晒得有些黝黑,但说话间却透露出一种超越年龄的成熟与冷静。周涛的爸爸患有小儿麻痹后遗症,她从小由爷爷奶奶照料。家庭的苦难没有将她压垮,反而让她更努力。每次考试,她都能跻身年级前10名。
“很幸运被选为阳光学子,这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份经济上的援助,更是一份沉甸甸的鼓励和认可。”周涛说。每年4000元的资助奖励,滋润着她求学的道路,也让她更有动力去挑战更高目标。当听说研学之旅会前往武汉大学参观时,她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武汉大学是我梦想中的学府,以后,我想成为一名医生,用我的医术医治我的家人,也希望能帮助更多被病痛折磨的人。”
而周涛的学姐李嘉蓉,同样也是“劲牌阳光学子”计划中的幸运儿,去年凭借自己的努力成功考上了重庆医科大学,开启了医学之路的新征程。
何为“阳光学子”?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发现,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学习优异、乐观开朗、积极向上。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有劲青年”正茁壮成长。劲牌公益慈善基金会秘书长伍小勇说,劲牌阳光班以前以助学金的形式发放,现在是以“奖学金”的形式,摘掉了贫困生的标签。金钱资助是一方面,更注重实践育人,帮助青少年塑造积极、进取的“追光”人格。为了持续掌握学生的成长情况,激励青少年积极努力,基金会每学期还会开展一次对学生在校综合表现的全面摸底,动态调整助学金梯度,以实现更加精准有效的助力。
据悉,2025年“希望工程•劲牌阳光学子”培养计划暑期实践育人活动分别在北京、湖北两地举行,8月份还将组织2025年“劲牌阳光大学生”夏令营活动。
截至2024年底,20多年来,劲牌阳光学子项目累计投入逾5.2亿元,帮助全国4.7万余名品学兼优、家庭困难学子圆梦大学。
(责任编辑:加贺)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