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僵尸企业的存在大量挤占了社会资源,增加了行政成本,同时极易形成“皮包公司”等不良主体,为良好的营商环境埋下诸多隐患。数据显示,2019年上海共审理破产案件750件,同比上升83.4%,一批僵尸企业通过破产途径依法有序退出市场。
自2020年以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执法总队十五支队探索对市级层面登记各类失信市场主体的清理工作,引导市场主体守法诚信经营,切实提升信用监管效率。
在全市范围内首次启动对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的吊销登记证工作
以“唤醒一批、规范一批、吊销一批”为目标,对21家长期未年报且失联的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依法吊销其登记证。在历经3次,长达6个月的公告送达后,日前已作出本市首批20家外企代表机构的吊销处罚;同时也成功唤醒其中1家外企代表机构,在支队执法人员的帮助下,主动办理了市场主体退出手续。
探索对长期未年报企业主体营业执照吊销的联动工作机制
根据法律规定,凡是同时满足“连续两年未年报的”“未纳税申报或处于税务非正常户状态的”“通过法定登记住所(经营场所)无法联系”三个条件的企业主体,均可以由登记机关作出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执法总队与市局处室、区市场局精心谋划,对市局登记的符合上述条件的企业主体进行梳理,做到分工合作,协调有序,倒排时间节点,提高工作效率。目前,由市区两级市场监管部门分头取证、市局统一处罚的工作机制已经开始运行,第一批56家市局登记企业的吊照案件已于今年5月予以立案。
攻坚克难、快速处置各类非正常市场主体的吊销工作
根据上级交办、其他部门转办、司法机关来函等,市局执法总队十五支队已陆续完成了“对某股份公司涉非法集资适用公司法第213条利用公司名义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的吊销营业执照”“对以融资租赁公司名义实施金融诈骗行为涉事市场主体的吊销营业执照”“对某个人实名举报某公司长期未正常经营的吊销营业执照”等一系列工作。
下一步,执法总队十五支队将继续秉承“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清理失信市场主体为抓手,办实事、破难题,净化市场环境,更好服务“十四五”期间经济更高质量发展。(供稿:上海市市场监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