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八版>>

发掘乡村潜力 促进乡村振兴

2022-08-04 12:20:21 中国质量报

小特产种出大市场

近日,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石子镇七星村种植的200多公顷枳壳迎来成熟期,当地村民忙着采收、加工枳壳,及时满足省内外药材订单。图为七星村村民在准备打包加工好的枳壳。                   黄正华 摄

青山绿水富乡亲

近年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平阳乡利用当地生态优良、水质清凉的自然条件,结合市场需求,发展以鲟鱼为主的特色生态冷水鱼养殖,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助力乡村振兴。图为平阳乡丹江村村民在捕捞成品鲟鱼。 李长华 摄 

农旅融合产业兴

近年来,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生态资源为依托,积极引导鼓励农民培育引进新品种,通过“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方式,促进农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图为游客在东乡区邓家乡古圩村的凤梨种植基地内采摘凤梨。 何江华 摄 

展特色种植

特色种植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近年来,浙江省乐清市清江镇北塘村成立以种植金钱草为主的中草药专业合作社,村民利用房前屋后边角地块种植金钱草,产品供不应求。图为清江镇北塘村村民在采收金钱草。 蔡宽元 摄 

科学利用本地资源

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红窑镇利用本地土壤弱碱性、土层深厚疏松、温湿度适中等自然优势,采用“公司+村集体+经营主体+贫困户”种产销模式,科学规模种植芦笋,每年为20余个村集体增收70余万元,村民每年可收入万余元。图为工人在挑选捆扎芦笋。赵启瑞 摄 

生态农业地生金

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大黄庄镇朱官屯村探索推行“稻鸭共生”生态种养新模式,在3.4公顷(约50余亩)稻田中喂养600余只鸭子。通过不施用农药和化肥的生态种养环境,既节约生产成本,又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图为鸭子在“稻鸭共生”基地的稻田中觅食。孙慧军 摄 

传承与创新中焕发生机

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朝阳街道恒坑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专业果苗村,果苗培育始于清朝乾隆年间,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目前,该村果苗种植面积约60多公顷,约有500多种果苗和绿化树苗。靠着祖传嫁接育苗技术做后盾,加上村里“80后”年轻人敢闯敢干,“百年果苗村”近年来逐渐焕发新生机。图为村民王银辉正在直播售卖果苗。张金川 摄 

“一村一品”亮特色

近年来,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蓬街镇调整并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在稳定“米袋子”和“菜篮子”的基础上,“一村一品”适度发展火龙果、葡萄、圣女果等水果,丰富群众“果盘子”,也带动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图为蓬街镇启明村果农在采摘火龙果。 蒋友亲 摄 

引进现代化项目

近年来,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大力引进现代化、规模化的养鸡项目,既做大了产业,又促进了就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图为在东昌府区鼎顺养殖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查看肉种鸡生长状况。 张振祥 摄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安徽省合肥市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大力 ...

  •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构建“智能制造” ...

  • 北京汽车株洲分公司工作人员抓紧赶制 ...

  • 2022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在北京国家 ...

  • “5动全城、嗨购5限”汽车嘉年华在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