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标准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农业产业化的必由之路。江西省南昌市市场监管局在提升全市农业标准化水平,引导农业企业推进标准化建设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
标准出海/引领水稻技术走进赤道几内亚
我国是农业大国,拥有较为完整的农业技术和产业体系,农业合作有着广阔的空间。赤道几内亚地处非洲中西部,传统主食是木薯,大米全部进口,价格昂贵,吃米饭对于当地老百姓来说是一种奢望。由江西赣粮实业有限公司承担的“中国援赤道几内亚示范农场”项目技术专家经过几年努力于2018年5月收获了赤道几内亚历史上第一批水稻,开创了赤几水稻种植的历史先河。
为了让更多的赤几百姓吃上米饭,示范农场的中国农业专家们从未停止脚步,不断地开展品种筛选试验、示范种植、技术培训,尽全力帮助赤几选育出适宜当地种植的水稻品种。但是如何让水稻生产技术顺利地在赤几进行规模化和标准化推广,是农业专家们一直思考的问题。
标准是中赤几水稻技术合作、互联互通的通用语言。在南昌市市场监管局和江西省质标院的指导下,江西赣粮实业有限公司开始“赤道几内亚水稻技术团体标准”起草工作。由于赤几气候环境非常独特,旱季雨季交替出现,在当地无任何相关标准和资料可参考的情况下,起草小组只能通过一次次的试验和示范进行摸索。在品种选择、栽培技术、机械化应用等方面得到赣粮公司院士工作站中科院谢华安、工程院罗锡文等5位院士入站指导,最终制定了《赤道几内亚水稻旱播湿润栽培技术规程》等3项团体标准,并翻译成西班牙语进行推广,为赤道几内亚水稻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基础,带动了江西农业技术、农机产品和农业人才的输出。
助农增收/推广优质再生稻标准化技术
再生稻是在中稻第一季收割后的稻桩上的休眠芽萌发成苗、进而抽穗成熟的稻谷,不用打药,不施化肥,是一种绿色生态稻。“再生稻”作为一种资源节约型、高效型的稻作制度,一种两收,与双季稻相比,再生稻既节省了劳动力成本,又减少了药、肥、水等投入,而且第二季稻米品质好卖价高。让有限耕地生产更多粮食,保障未来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举措。长期以来,再生稻口感好,品质佳,但产量一直较低,无看相,农民大多不重视。
2020年以来,南昌市大力推广再生稻“一种两收”技术,加大种、管、加等生产环节的绿色引领。过去低产低效的再生稻,如今成了稻田的“耀眼明星”,在江西省已长成大产业。
今年5月份,南昌市市场监管局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将“帮扶企业制定市级地方标准”事项列入实践活动项目清单,切实解决企业的“急难愁盼”问题,市局领导多次邀请标准领域等方面的技术专家到相关企业和基地进行实地指导,并组织省农业大学等5位专家召开会议针对该项地方标准逐条评审,形成了南昌市地方标准《优质再生稻生产技术规范》。该标准通过应用大棚集中育秧壮秧保苗、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等技术,大大提高再生季稻的产量和品质。该标准于今年11月13日正式发布,标准的发布实施将进一步规范南昌再生稻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有效提升再生稻的产量和品质,带动提升了全市再生稻蓄留成功率、单产水平、品质和生产效益,进一步推进稻米供给侧结构调整。
(供稿:江西省市场监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