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财经频道

振兴粤剧,广州后生有想法

2014-02-19 15:39:57羊城晚报

    羊城晚报记者跟随粤剧团到粤西演春班,体验粤剧魅力

    振兴粤剧,广州后生有想法

    蒋文端(右)手把手教上妆后的记者

    马年新春粤西春班演出

    羊城晚报记者 何裕华 实习生 张琬晶

    市两会期间,政协委员对振兴粤剧的建言和网友讨论,再度引发大众对粤剧现状的深思。近日,羊城晚报记者以一名土生土长的广州80后身份,跟随广东省市粤剧团到粤西演春班,以深入基层的方式体验粤剧魅力;与此同时,记者也在广州做了相应调查,以更立体呈现本土年轻人对粤剧的真实看法,从中寻找粤剧发展的新动力。

    记者体验

    仅上妆就要一个多小时

    累

    12日夜里,冷风裹着细雨,吹落在茂名坡心村于田间临时搭建的表演舞台上。“一般下大雨就要停演,但这种小雨还是要演出的,只是观众人数会少一点。”广东省粤剧院二团当家花旦、国家一级演员麦玉清在后台向记者说,“观众多少也一样演,阵容与质量不变。”

    在同一晚,广东省粤剧院一团(简称“省一团”)也在茂名沙院镇米连村上演《洞庭良缘》,此后,该团便转战至化州黄槐垌村一连上演三天年例大戏。“戏剧妆容要先上底色,再定妆,再画眼点睛,贴片子……很多步骤,所以,至少要提前一小时化妆。”省一团演员黄应征一边帮体验粤剧演员角色的记者上妆,一边介绍道。

    让记者感悟颇深的是,即使不动手画,坐着让别人在自己脸上涂妆一个多小时,也是一件非常累的事情。层层彩妆后,眼睛的紧绷感和重重的凤冠头饰让人变得神情僵硬。为了追求舞台效果,薄如砂纸的戏服更让乡间寒风直刺入骨。很难想象,粤剧演员台上神情自若的唱做念打,背后竟藏着如此这般难受种种。

    “化戏剧妆固然对皮肤有很大伤害,但‘最大牺牲’还要算拉眼眉,演员的眼皮都拉松了,无法补救的。”当家花旦、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奖者蒋文端指的,正是观众看到的粤剧扮相中飞扬的眉毛,“这必须用胶纸在两边眉尾处用力往上拉扯,才能显现台上人物神采飞扬的感觉。”

    实在太冷,后台换上戏服的小女生抱一起取暖。然而,当催场工作人员喊出“还有五分钟”时,所有松懈的表情都瞬间消散。锣鼓声一响,各就各位,戏人合一,仿似无我:才在后台哆嗦的演员,挺拔台前,即便呼吸都冷出白烟,却纹丝不动站了20多分钟;由于半月板错位,平常走路都痛得拖拉着膝盖的蒋文端,在台上却每一举手投足都挥洒自如,美态尽显……

    深入戏班,才感粤剧不简单。除了从舞台布景、灯光设置、乐队伴奏、戏服道具到演员编排、身段唱腔都有一整套严格的流程监控外,贯穿其中的戏剧元素更散发着独有的岭南魅力;朗朗上口的曲调,无不彰显着灵动的本土文化。这或许也是连演“梅香”的小演员在生活中都不时哼着戏中曲调之因。相比起一个职业、一个剧种,粤剧更应是本土基础人文素养。

    记者调查

    受访本土青年仅1/5表示爱粤剧

    在基层体验后,记者又在广州市内随机抽取30名15到30岁的市民进行了一次相关调查。

    所幸的是,接受调查的年轻人中,没有人不知道粤剧的存在,且都表示曾经听过粤剧。他们接触粤剧的途径大致分三种:小学时音乐课学习的《荔枝颂》;家中长辈爱听戏;过节时在公园或广场观看粤剧演出。不过,大多数年轻人并不知道粤剧已经被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学生哥得知该信息后更惊叹:“原来粤剧这么厉害啊!”

    然而,仅有20%受访者表示喜欢粤剧、会主动找粤剧来看、上网下载粤剧视频,或者关注粤剧团和粤剧名人的动向。六成受访者表示“没感觉”,可以围观免费演出,但不会为此掏钱。另外,有5人明确表示不喜欢粤剧。“听不懂”、“不好听”和“太吵”成为粤剧不受欢迎的三大原因。即使是在喜欢粤剧的人中,也表示“对剧里的故事了解不深”、“对太专业的唱腔流派、动作身段没研究”。

    尽管喜好各异,多数受调查者都表示粤剧是广东文化的标志之一,应当加以保护,或者通过创新表现形式来发展传承。

    出国后发现粤剧是个宝

    今年寒假,22岁的阿惠从澳大利亚回广州过春节,她告诉记者,她和粤剧“还蛮有缘的”。

    由于阿惠小时候和爷爷一起住,老人家喜欢粤剧,她便跟着学一点。“当时家住番禺乡下,逢年过节都会请戏班来演出,爷爷去听都会带上我,”阿惠说。老人家每次去听戏都要拉上一帮街坊票友,在戏棚前早早就占好座位,“开心得不得了。”听完戏回到家觉得不过瘾还会自己唱上一段,走上几步,并叫阿惠跟自己“搭台”。“帝女花和醉打金枝里面比较出名的段子我到现在都会唱。”她说。

    此后,粤剧慢慢淡出她的生活。“之后都在听流行音乐,初中那阵流行台湾偶像剧,港台又在播高达之类的,就觉得那些比粤剧好看多了,我也没跟同学说我听粤剧,怕他们觉得我土。”

    阿惠再次深入接触粤剧已经是在悉尼读大学的事,她说:“学校里很多粤港澳和台湾人,大家基本都玩在一起,聊天的时候发现很多人一到国外就喜欢讲以前在国内的老传统,然后我发现接触过粤剧的人也不少。”之后阿惠和校友一起加入了当地华人社区的戏剧社团,也越来越发掘出这项传统艺术的活力。“学校的师兄师姐试过把粤剧搬到现代背景,排出了一档节目,在学校和社区都很受欢迎,有时当地的白人和黑人也会来看,觉得很神奇的样子。”她还告诉记者,自己生活的社区里有几个广东籍的阿伯是粤剧发烧友,“会拉上你讲个半天,周末的表演活动也很多”。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走质检、进企业、看质量”活动走 ...

  • 深秋的甘肃敦煌胡杨林

  • 提升质量安全促进蜜柚出口

  • 故乡的标点

  • 时光之味

最新新闻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