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四版>>

山东省坚持创新引领发展着力开创标准化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综述

2021-07-26 10:47:14 中国质量报

打造标准化创新发展的“齐鲁样板”

——山东省坚持创新引领发展着力开创标准化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综述

□ 本报记者 朱文达

“山东省积极落实国家标准化战略要求,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按照国家标准委统一部署,加强与相关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合作交流,积极主动争取国际标准化组织落户山东。鼓励更多的山东企业、山东专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同时支持外资企业、外国专家参与到山东国际标准化活动中,畅通参与国际标准化的渠道,努力为推进国际标准化创新发展作出地方贡献。”近日,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侯成君接受中国质量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近年来,山东省深入落实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部署,紧紧围绕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部署,紧抓标准化改革战略机遇,以综合改革试点为主线,形成了标准化工作的改革、创新、发展新模式。标准化体制机制、制度安排、标准体系、重大项目、人才支撑等各项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政府依标治理、企业对标创新、产业达标升级、市场亮标发展的良好态势初步形成。在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基础与引领作用逐步显现,山东省标准化战略持续走深走实,努力为国家标准化战略实施形成有力区域支撑,在标准化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彰显了新的“山东担当”。

聚焦体制机制抓改革,加快形成有效制度新体系

“全面深化标准化综合改革,要求我们紧紧把握‘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精神,把破解体制机制障碍作为突破口,把提高供给质量和实施效能作为主攻方向。”山东省市场监管局二级巡视员郭大雷表示。


2018年7月16日,山东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签订《关于推进标准化建设战略合作协议》。

据介绍,山东省市场监管局通过推动省政府与国家标准委签订《关于推进标准化建设战略合作协议》,争取国家层面标准化政策、技术、项目、人才支持,推动地方标准化改革见实效,形成广泛坚实的改革基础,为国家标准化改革培育力量、总结模式。省部合作机制的设立,推动组建的“山东国家标准技术审评中心”,目前已承担3523项国家标准立项资料审查、1926项国家标准立项评审、20个全国专业标委会考核初核工作,有效发挥了地方力量承接国家标准化改革部署;推动蔬菜、家用电器、医疗器械、高端化工等5个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落地建设,全面提升标准支撑产业升级的影响力和作用力。基于标准化综合改革省部合作机制,进一步深化标准化创新发展省部合作机制。

“在山东省实施标准化战略(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进一步优化了部门协同推进工作机制。合力推进乡村振兴、大气污染防治、应急管理、基本公共服务等标准化重大专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协同解决电动自行车国家标准、塑胶跑道地方标准等重要标准的制定与实施问题,取得良好成效。”郭大雷告诉记者,该局联合相关部门,在全国率先制定标准化大数据、标准规划协同发展、产业链标准体系和服务贸易标准化建设等指导意见。

记者了解到,在国家标准委和山东省市场监管局的指导支持下,山东昊月新材料有限公司主导制定了吸收血液用聚丙烯酸钠高吸收性树脂两项国际标准,通过将“以模拟人体经血的标准液作为检测介质”核心专利技术转化为国际标准,打破了日本、德国等“以水作为检测介质”的技术垄断,进一步提升国际市场份额,通过制定国际标准,设立了由中国企业、中国优势技术形成的国际技术壁垒,更好地发挥了国际标准资源要素在推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作用。

科技创新和成果专利是做好新材料等专业领域标准化工作的前提,而标准化工作又是促进科技成果快速产业化的基石,在无形中引导并推动科技进步。山东省聚焦创新技术标准转化慢、转化难的问题,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不断提升技术领域自主创新水平,加快推动“内循环”,对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新业态中的创新技术进行精准识别、孵化培育,鼓励和引导企业将科技创新成果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支持建立技术、专利、标准、品牌协同机制,推动创新技术应用和产业规模化发展,以充分发挥出标准对于质量和品牌建设的支撑作用。充分发挥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平台作用,加快创新技术的标准转化,引领产业升级发展。目前,山东省有5个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平台)以及22个省级技术标准创新平台,累计转化培育孵化了国际、国家及团体各类先进标准600余项。

率先提出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的青岛市,将标准化贯穿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在以标准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城市治理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等领域,初步形成“事事有依据、处处有标准”的格局。

青岛市建设国际标准化培训基地(青岛)、积极推动市政府承担国家战略、协助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培训相关国家标准化组织的官员,在标准国际化工作上走在了全国前列,打造了具有国际水平的“青岛标准”。为搭建国际标准化交流合作平台,青岛市于2017年6月和2019年10月分别以“标准让城市更加智慧”和“国际标准与第四次工业革命”为主题,举办“青岛国际标准化论坛”,发出了中国声音,留下了青岛印象。

青岛市在承担国家级和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上创造了诸多全国第一(批)。由该市市政府承担的国家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城阳区政府承担的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和“民声在线”国家级服务标准化试点,青岛市人才交流中心承担的第一批国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试点等项目,通过标准化建设,创造了标准化的青岛经验、青岛模式、青岛典范。

“我们通过聚焦长期以来地方标准重制定、轻实施的痛点问题,从源头上抓改革,在《山东省标准化条例》中明确规定标准提出部门同为标准的责任部门,其组织标准实施的情况要向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山东省市场监管局标准处处长马晓鸥介绍说,着力统筹改革创新与法治建设的关系,创新提出制定的《山东省标准化条例》,将该省多年改革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凝练,将培育品牌标准、发展标准经济、建立标准服务业、促进企业联合标准等工作写入其中,确保改革成果成为标准化工作的法规依据。

据介绍,2020年以来,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对地方标准工作流程进行彻底再造,从制度上解决了标准实施主体责任不清的问题,并联合山东省财政部门,落实标准化资助奖励措施,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引导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推动技术标准作为单独序列纳入省科技进步奖评选范围。3年来,累计有24项标准获得奖励,其中省科技进步奖3项,标准化工作的长效激励机制逐步完善。

聚焦发展环境抓改革,着力激发先进标准新活力

“坚持推动将有效资源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去,用市场的力量解决市场的问题,从打破政府单一供给的标准格局入手,建立促进新型标准体系发展环境,为市场主体制定标准打开空间,为先进标准培育形成有效推动力。”侯成君表示,通过落实“一个市场、一个底线、一个标准”改革目标,山东省以“强制性国家标准”性质定位地方标准,将地方标准范围严格控制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公共职能范围内,通过压缩政府标准,努力为市场标准创新壮大发展赢得了空间。


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侯成君(右一)在寿光调研标准化工作。

2011年以来,山东省市场监管局逐步废除企业标准管理“审查备案制”,实施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试点以来,该省企业公开标准数量达到267941个,极大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在全国率先发布“领跑者”企业标准,推动企业主动对标国际标准提高水平,创新团体标准工作机制,培育团体标准组织351家,发布团体标准1262项,固化专利技术70余项。目前,以企业标准和团体标准为代表的市场标准活力不断激发,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的鲜明导向加快形成。

随着标准化意识水平不断提升,山东省涌现出一批先进企业,敢于探索标准国际化创新模式,以“中国标准”助力“中国服务”走出去,形成国际国内标准一体化的工作模式,积极服务经济社会产业高质量发展。山东省市场监管局积极推动全省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掌握产业发展主动权。试点以来,山东省企业国际标准提案和制定数量大幅增长,主导和参与制定国际标准60余项。山东省市场监管局组织烟台、滨州、威海、临沂、泰安市开展国家“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试点,在25个行业、218家企业开展国际先进标准比对,形成100余份重点指标提升方案,促进相关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昌邑满国环卫集团通过建立一整套覆盖环卫管理服务和经营全过程、全方位的标准化体系,依托城市环境卫生全过程标准体系,成功中标巴基斯坦、巴拿马城市环卫服务项目,成为“中国标准”助力“中国服务”“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范例。

海尔集团形成了“全球标准协同”等国际国内标准一体化的创新模式,保证了国际领先的标准制定能力、全球引领的标准管理能力、高效的标准实施能力以及高质量的标准服务能力,通过中国、欧洲、美洲、澳洲、日本五大区域十大研发中心的协同,逐步从国际经贸规则接受者向国际规则制定者转变,主导国际标准制定,有效参与当地国家,包括“一带一路”国家的标准组织和标准活动,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有效推动全球标准对标,推动企业质量提升。

截至目前,山东省承担国际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和国内技术对口单位等8个。今年2月,秘书处设在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的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力机器人技术委员会(IEC/TC129)落户山东,实现了该省IEC领域标准化技术组织的“零突破”。早在2016年6月,国际标准化组织铸造机械技术委员会(ISO/TC306)落户山东,秘书处设在济南铸造锻压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实现了山东省ISO领域标准化技术组织的“零突破”。山东省累计主导和参与制定ISO、IEC、ITU等国际标准200余项,固化了技术专利20余项;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铸造机械、高速动车、船舶制造、家用电器、精细陶瓷、新材料等优势领域,储备国际标准创新项目160项;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青岛设立的“青岛国际标准化论坛”和“青岛国际标准化培训基地”建设,培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端标准化人才200余人次。


山东省人民政府举办2021青岛国际标准化大会筹备情况新闻发布会。

聚焦中心重点抓改革,努力实现促进高质量发展新作为

“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围绕山东省委‘七个走在前列’‘九个强省突破’目标,加快推进各重点领域标准化建设,构建促进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侯成君说,通过聚焦全省优势产业集群和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在量子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新能源等领域,启动国际、国家标准化项目239项。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制修订能耗限额、节能减排、污染物排放等150余项地方标准,倒逼高排放设备淘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安全生产方面,建立了包括164项地方标准的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标准体系,为全国安全生产治理体系构建提供了标准路径。

记者还了解到,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组织开展全省乡村振兴标准体系编制。以种质资源、高标准农田、现代农业装备、农业绿色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等为重点,建立并完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600余项;落实农村综合改革要求,在土地产权流转、生产托管、乡村基层治理等方面建设40个标准化试点;实施粮食、棉花、油料作物重点国家标准攻坚行动,提出国家标准制定项目70项;加快建设国家蔬菜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率先提出制定各类蔬菜标准200余项。在海洋牧场、海岸线调查、海洋环境监测等领域,启动海洋战略标准研究项目113项,制定行业标准20项,地方标准218项,建设烟台长岛等海洋领域国家和省级标准化示范区12个,承建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海洋工程勘察与测绘分技术委员会的工作。在教育、体育、文化、社保、医疗、交通、养老等16个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制定实施地方标准213项,在基本公共服务的资源配置、流程再造、质量提升、明晰权责、创新治理中发挥了基础性和引领性作用,促进了均衡优质、公平普惠。

“把‘从全局谋划一域’与‘以一域服务全局’相结合,聚焦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自觉与党委、政府同频共振、同向同行,在山东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中,把准标准化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锁定目标、落实责任。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领导先后近20次对我省标准化工作作出批示。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新闻直播间》等栏目先后12次报道我省标准化工作。立足地方实践,山东为标准化理念、方法、路径和模式的宣传推广做出了积极努力。”郭大雷说。

在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经略海洋、公共服务等重大战略工程中,以及在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制定“分餐制标准”、落实制止餐饮浪费要求制定“餐饮供应链标准”等工作中,山东省市场监管局切实有效发挥了标准化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引领性作用,强调各级各部门、企业和社会各方标准化应用成效,注重典型引路、培树示范、借鉴启迪,广泛宣传,推动整体提升。机构改革以来,山东省市场监管局按照以标准化为“本”、信息化为“用”、两化融合发展的指导思想,创新开展市场监管业务流程再造和标准化、信息化“两化融合”建设,制定完善覆盖山东省市场监管局管理、业务、岗位的389项标准,为信用监管、智慧监管和现代化治理提供标准支撑。山东省市场监管“两化融合”经验在发改、财政、科技、民政、交通等部门予以推广。


2020年6月12日,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山东省标准化条例》。

“立足新阶段、贯彻新理念、构建新格局,以高质量发展启新程,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下一步,山东将以全面贯彻国家标准化战略为核心,持续推进标准化工作改革措施,全面推进标准化创新发展,积极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围绕支撑高质量发展和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需要,坚持共建共享原则,实施更加开放、融合、创新、互惠的标准化发展新方略,从政策上促进、从制度上保障标准化创造活力、创新能力和发展实力,全面支撑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服务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通过高水平推动标准国际化进程,不断增强标准资源要素集聚配置能力,助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推动省委省政府召开山东省标准化创新发展动员大会,深化省部合作模式,积极推进全省标准化创新发展,全面开创山东标准化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侯成君说。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经济开发区着力打 ...

  • 全国市场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 第六届丫髻山蟠桃会在北京市平谷区刘 ...

  • 开启全面电动化时代大幕 梅赛德斯- ...

  • 集天地精华 凝萃出一抹清亮的“中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