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增版内容>>

纵论质量钱江畔 强国征程启新篇

2021-09-15 14:27:57 中国质量报

让质量成为美好安徽靓丽底色

质量强则国家强,质量兴则民族兴。要用创新的思维、科学的态度、市场的逻辑推进质量工作,让安徽质量、皖美品牌持续为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筑势赋能。

要加快提升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加快培育质量新优势,加快推进质量治理现代化。市场监管部门要推进产品和服务质量显著提升,形成层次丰富、优质高效的供给体系。建立和完善质量促进机制,让企业质量主体作用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有效履行,各种要素向质量领域集聚,质量红利极大释放。夯实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积极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强化标准引领作用,凸显认证认可传递信任功能,提高检验检测水平和竞争力。

创新是安徽的“遗传基因”,也是安徽的“金字招牌”。要推动质量提升和科技创新的融合促进,全力推进质量强省建设,为打造“三地一区”和建设美好安徽提供坚实的质量支撑。

——安徽省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韩永生


强化考核激励推动质量提升

近年来,重庆市持续建立健全质量考核机制,不断强化质量工作考核激励,积极推进质量工作融入新发展格局。

一是以“考”促进区县党委政府质量责任落实。连续8年将质量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指标体系,今年新增质量提升考核指标,有效推动地方党委政府更重视质量强市建设和质量安全监管。

二是以“督”推动重点行业质量协同提升。2018年起,重庆市委、市政府将“质量提升行动”作为专项目标,纳入对市级部门考核督察,推动行业主管部门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

三是以“奖”激励地方党委政府真抓实干推进质量强市。把质量工作纳入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激励支持事项,推动总体质量水平显著提升,省级政府质量工作考核持续保持全国前列。

下一步,重庆市将更加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不断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积极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

——重庆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唐英瑜


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题。陕西省市场监管系统将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陕西省“十四五”市场监管现代化规划》明确提出,将质量强省战略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夯实质量基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助力陕西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新发展格局奠定坚实质量基础。

夯实质量发展基础需要科学规划,统筹推进质量提升行动、产业链质量提升工程、服务质量满意度提升工程,推进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完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要加快构建现代先进计量测试体系,实施标准强省战略,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让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陕西省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小宁


叫响武汉质量武汉标准武汉品牌

长期以来,武汉市高度重视质量工作,持续推进质量强市战略,扎实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标准化改革创新力度不断加大,涵盖经济社会民生的“武汉标准”体系框架基本形成;24个国家级质检中心落户武汉,武汉岱家山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创新模式在全国推广,一批重点企业、单位获得中国质量奖等质量奖励,市民质量满意度稳步提升。2018年获评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2020年度获得国务院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督查激励。

“十四五”期间,武汉市将围绕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主导、现代服务业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继续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标准化战略,大力推进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武汉质量、武汉标准、武汉品牌的影响力、竞争力,打造全国领先的质量服务标杆、中部一流的质量供给标杆、各具特色的质量强区标杆。

——武汉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涛

 

为群众打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

建设质量强国,是坚定不移走强国路、加快实现中国梦的战略举措。近年来,大同市市场监管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将质量强市战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走出一条产业优、质量高、效益好、可持续的发展新路。

近年来,大同市市场监管局牵头起草出台《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坚持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为抓手,始终以企业为质量提升主体,不断推动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稳步提高;在全省率先成立了首家“一站式”质量服务站,全面压实质量监管责任,将重点品种、重点领域安全专项整治作为工作重中之重,牢牢守住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产品质量安全“四大”底线;不断创新推出更多质量惠民、便民举措,为群众打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切实增强群众质量获得感。

——大同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杜福


强化绿色食品产业生态圈质量保障

近年来,漯河市围绕现代化食品名城建设,深化质量强市战略,全方位激活质量要素,为漯河打造全国领先的绿色食品产业生态圈强化质量保障。

标准架桥,打通全域产业链条。制定《漯河市标准化发展战略规划2020-2025》,推进“三链同构”和关联产业“六个打通”,在全国首家设立评选市长标准奖,引导企业抢占标准“话语权”,擦亮产业发展名片。大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引导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技术支撑,助力食品产业发展。建设豫中南区域性检验检测中心,在食品行业实施信用分类监管,运用现代科技提升监管质量,漯河经验被国务院职转办向全国推广。

质量强,产业旺。漯河现有食品工业规模占河南省的1/6、全国的1/60,是全省万亿食品产业集群的重要支撑。国务院第五次、第七次大督查两次通报表扬漯河市质量发展工作。

——漯河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炜


打造品质标杆创新高地改革样板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佛山主动应对风险挑战的根本之策,也是佛山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核心优势之一。

近年来,佛山围绕质量强市开展了许多探索:在全国率先培育认定了一批细分行业“单打冠军”、全国首创市场监管领域企业办照与经营许可“一照通”改革、首创全国“人工智能+双随机”质量监管系统……质量工作走在全国地级市前列。

同时,围绕质量提升充分运用“以质取胜、标准引领、品牌带动、知识产权”四大战略手段,坚持用标准提高产品质量、用质量支撑产品品牌、用知识产权推动科技创新,质量工作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迈上新征程,我们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提升制造业综合竞争力为核心,坚定不移走质量强市道路,把佛山打造成为“中国制造”品质标杆、制造业技术创新高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样板城市。

——佛山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灿


让先进测量体系为制造业赋能

服务浙江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必须全力推进浙江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要准确把握“计量到测量”的路径,紧密贴合浙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测量需要,积极融入到“卡脖子”问题清单应对和“首台套”研发助力中去,全力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动现代先进测量技术与设计链、制造链、质控链的远程智控有效对接。

要探索系统内外各级重要平台载体计量基础设施综合运用体系建设,持续推进计量重大服务能力提升。重点建设5G及物联网技术服务平台、铯原子钟守时授时应用、智能网联汽车关键参数测试平台等大型科学装置。

要争取外部力量支持,形成内部独立研究与外部一体化合作研究紧密结合的计量科技创新体系,联合有关单位开展重大科学研究、组建浙江省智慧交通创新联合体,共建浙江省市场监管科技成果交易运营中心。

——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朱怀球


推动产业实现贸易规则认同质量认同

做好质量技术服务工作,必须前瞻研判、深入理解产业的需求。

从产业角度来看,其产品只有进入市场并通过消费或使用才能最终实现其价值,我们可以把这一过程称之为“市场接受”。而产业的不同节点则构成了产业链。

我们认为,要实现“市场接受”,必须确保产品“合规”,解决“可以卖”的问题,还必须确保产品“有竞争力”,解决“卖得掉”的问题。因此,检测认证机构的使命,就是要利用检测科技传递信任,推动产业实现贸易规则认同和质量认同。

在高质量发展环境下,检测机构只有直面产业链各环节可能存在的问题,打造QI集成应用与协同创新平台,实现检测技术服务由终端产品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助推上游技术创新和供应链重塑,赋能产业变革和产业生态建设,才能推动高质量产品进入社会消费领域,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作出更大贡献。

——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院长李翔


补足短板强化优势实现良性发展

面对检验检测、认证服务需求日益多元化及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坚持科技与市场双轮驱动,持续提高检测科技创新及技术成果转化能力,是技术服务机构赖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近年来,南京市质检院积极倡导技术机构应从提供单一检测服务,向提供产品设计、研发、生产、使用全生命周期质量解决方案转变,为企业提供“一站式”质量技术服务,着力提升科技水平和信息化水平,把检测平台做“大”做“深”,以提高市场综合竞争力,推动检验检测产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国有检测机构应主动变革,着力提升服务意识、品牌意识,补足市场化和精益化两个“短板”,按照“服务按需化、能力专业化、测试自动化、检测快速化、流程标准化”的工作理念,服务监管、服务企业、服务消费、服务人才,努力实现机构的持续、良性、和谐发展。

——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院长周骏贵


将质量要求贯穿检验检测活动全过程

检验检测在服务市场监管、提升产品质量、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安徽国科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坚守“正直、担当、专业、共享”的价值观和“科学、公正、诚信、高效”的质量方针,致力于成为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食品检测科技服务机构。

严守质量安全底线。安徽国科将科学、诚信、公正的质量要求贯穿于检验检测活动的全过程,从抽样、合同评审到报告出具,形成层层追溯、相互制约制度体系,落实企业诚信主体责任,有效保证检验检测活动独立、公正、科学、诚信。

坚持质量提升、标准引领。安徽国科积极参与研制了9项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9项地方标准,专注重点产品检验检测领域,通过构建统一、科学、多元的公共服务平台,促进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安徽国科检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邵栋梁


产品是人品 质量是道德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是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转变”重要论述的发源地,是中国隧道掘进机研发制造的开拓者和领军者。

中铁装备坚持推行“产品是人品,质量是道德”的企业质量文化,以打造中国高端装备世界品牌为己任,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持续打造企业质量竞争力。

坚持创新驱动,攻克主轴承、大排量泵等掘进机行业80%的“卡脖子”技术,主导(参与)编制了行业所有国家标准,市场占有率连续9年保持国内第一、连续4年产销量居世界第一。

在“三个转变”指引下,中铁装备形成了“同力创造、心系质量、圆梦品牌”的同心圆质量管理模式,以“世界品牌”为目标,形成了一套适用于“非标定制+大型装备”的质量管控体系,已应用于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差异化大的掘进机行业,并在隧道掘进装备产业集群及其上下游企业推广。

——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华


为广大用户造精品好车

吉利控股集团始终坚持打基础练内功,致力于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智能电动出行和能源服务科技公司。

自1997年进入汽车行业以来,吉利就秉承着“敬业创造、质量报国”的原则,以“时刻对品牌负责,永远让顾客满意”为质量方针,建立了一套成熟的质量体系。多年来,推行“梦想成真”品质经营模式,以造车梦、强国梦为驱动力,打造自主核心能力。

面对汽车行业“新四化”机遇,吉利联合全球伙伴,积极布局未来天地一体化智慧立体出行生态,致力于为用户创造更加智能、绿色、个性、品质的出行体验。

未来,吉利将胸怀勇担责任的感恩之心,为广大用户推出更高品质、更高技术、高多附加值的精品好车,为推动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跨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而奋斗。

——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魏志玲


聚合全球资源为全民健康助力

作为乳业龙头企业,伊利坚守“伊利即品质”企业信条,视品质如生命,以消费者为中心,提供最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伊利通过“合纵连横织网”,建设产业协同的“一条链”、企业互动的“一个群”和全球合作的“一张网”,构建“全球健康生态圈”,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首先,推动全产业链协同聚力,打造产业集群、提升规模效应、优化资源配置,强化互利共赢,建好产业协同的纵向“一条链”。

其次,没有任何一家乳企能够独立完成数字化变革的全部工作,全行业应共同推动乳业数字化转型,加强互联互通,建好企业互动的横向“一个群”。

再次,乳业要敢于“走出去”,善于“引进来”,全方位参与国际合作,持续深化全球布局,建好全球合作的“一张网”。通过“链、群、网”聚合全球优质资源,实现乳业整体高质量发展,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服务,为全民健康助力。

——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


心怀“国之大者” 锻造“国之重器”

2020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生产现场考察调研时殷切勉励我们:“产品和技术是企业安身立命之本。希望企业在科技创新上再接再厉、勇攀高峰,在支撑先进制造业发展方面迈出新的更大步伐。”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给我们指明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也坚定了企业心怀“国之大者”、锻造“国之重器”的使命担当。

太钢集团将聚焦服务国家战略、创造美好生活等方面,着力解决“卡脖子”难题,做好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坚者、先进制造业的支撑者、现代化国防建设的贡献者。

太钢集团将以“超越自我、跑赢大盘、追求卓越、全球引领”为目标,不断培育壮大全球首发、全球领先高端精品集群,为中国宝武早日成为全球钢铁行业引领者、世界一流伟大企业贡献力量。

——太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高祥明


以质量创新推动持续改进追求卓越

22年来,科大讯飞一直坚持以质量创新推动持续改进、追求卓越,实现语音识别、语音合成等多项源头核心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成为国内智能语音与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头雁”。

面向“十四五”,如何以质量创新助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形成在全球范围内的质量竞争优势?

首先,要重视先进技术的应用。以物联网、大数据为基础,人工智能技术为抓手,推动全要素、全过程、全数据的新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推动质量管控从问题导向、定性管理向全过程预防控制、定量管理和基于数据自主进化的方式转变。

其次,要加强数字经济领域的质量管理模式、方法、工具的研究和推广。科大讯飞为解决AI行业研发门槛高、应用转化低、安全要求高的三大难题,创新性提出了基于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的赋能型质量管理模式,已为200多万开发者团队赋能,双引擎驱动产业生态高质量发展。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


《中国质量报》【中国质量(杭州)大会特刊】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宿州供电公司 ...

  • 河北省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质量强省建 ...

  • 初秋的黄山在孕育着最绚丽的季节(组 ...

  • 河北唐山:河豚鱼里的“科技密码”

  • 自制香酥鸡试试这做法,外皮酥脆鲜嫩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