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六版>>

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从4个方面促进新业态新模式新消费发展

2020-10-15 13:44:26 中国质量报

□ 本报记者 丁 莹

近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吹风会上,商务部等部门解读了《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制定《意见》的目的是着力补齐新型消费短板、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打通痛点难点堵点,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实现新型消费加快发展,为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支撑。

据介绍,《意见》有针对性地提出4个方面政策举措。一是加力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主要包括进一步培育壮大各类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消费双向提速,鼓励企业依托新型消费拓展国际市场等。二是加快新型消费基础设施和服务保障能力建设。主要包括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商贸流通基础设施网络,大力推动智能化技术集成创新应用,安全有序推进数据商用,规划建设新型消费网络节点等。三是优化新型消费发展环境。主要包括加强相关法规制度建设,深化包容审慎和协同监管,健全服务标准体系,简化优化证照办理等。四是加大新型消费政策支持力度。主要包括强化财政支持、优化金融服务、完善劳动保障等政策。

据介绍,在新冠肺炎疫情最为严重的时期,新型消费发挥了突出作用,保持各类生活必需品的正常供应,价格总体平稳,使得居民的基本生活消费得到有效保障;在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的同时,稳步推动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推动消费逐步回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近年来,基于网络数字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在电子商务、新零售以及像移动支付、物流快递等相关配套领域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基于目前的发展趋势,针对存在的瓶颈、短板问题,《意见》的制定出台就是要顺应新型消费发展的大趋势,引导各方能够进一步下功夫,解决前进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政策环境,进一步发挥好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在服务、规范、监管方面的作用,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引导下的新型消费持续健康发展。

信息消费是新型消费重要内容,工信部自2013年开始,积极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取得了积极进展。特别是近3年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持续完善政策体系,加快提升产业供给水平,优化信息消费环境。

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负责人王斌表示,商贸流通是新业态、新模式成长最快、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可以概括为4个方面。一是市场规模稳步扩大。2012年-2019年,电子商务交易额由8.1万亿元扩大到34.8万亿元,年均增长23.1%。网络零售额由1.3万亿元扩大到10.6万亿元,年均增长34.9%。流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发展壮大。二是创新融合不断加速。今年上半年,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额增长了26.2%,线上线下不断融合创新,实体商业加快数字化改造,电商平台向产业链、供应链延伸,向海外市场不断延伸。生活服务电商、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三是应对疫情逆势增长。今年1-8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5.8%,占社会零售总额比重达24.6%,电子商务逆势增长,生鲜电商、无接触配送等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兴起,为做好疫情防控、保障市场供应、推动复工复产、促进消费复苏和经济回稳发挥了重要作用。四是脱贫攻坚成效显著。2019年,电商进农村实现了对832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全覆盖。今年上半年,国家级贫困县实现网络零售额684.8亿元,同比增长13.3%。电商进农村快速推进,城乡互联互通的物流配送网络体系基本形成,有效助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

王斌表示,《意见》对指导商务部门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着力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加快新业态新模式新消费发展,助力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将重点抓好4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健全商贸流通体系。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深化步行街改造提升,加快发展品牌连锁便利店,提升电商进农村综合水平,推动城乡商贸流通转型升级,打造现代商贸流通体系。二是提升流通现代化水平。支持传统商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健全流通标准体系,加快发展商贸物流和现代供应链,促进降本增效,夯实国内大循环基础。三是培育壮大新型消费。不断推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商旅文体跨境融合,促进绿色循环消费,发展夜间经济,做强小店经济、首店经济、首发经济,推动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加速普及应用。四是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加快商务信用体系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电子商务法》,促进新业态新模式新消费健康发展。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福建省龙海市市场监管局开展食品安全 ...

  • 第37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日前在山东潍 ...

  • 海南琼中“渔光互补”光伏发电扶贫项 ...

  • 第37届国际风筝会在山东省潍坊市举 ...

  • 京城某家电卖场里消费者正在选购品牌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