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张东)在过去的2021年,成都哪类消费投诉上升最快?消费者最为诟病的问题有哪些?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前夕,成都市消协公布了2021年投诉受理情况。数据显示,2021年,成都市消协组织共受理解决消费者投诉18986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500多万元,受理来信、接待来访22924人次,接受锦旗或表扬信57面(封)。
据梳理发现,投诉问题按性质分,质量问题占52.7%,居榜首。其次是价格问题占11.03%,虚假宣传问题占10.76%,合同问题占8.45%,售后服务问题占8.07%,安全问题占3.17%,假冒问题占2.13%,计量问题占0.59%,人格尊严问题占0.06%,其他问题占3.03%。
与2020年相比,涉及安全、价格、计量、人格尊严、售后服务等的投诉比重有所下降,涉及质量、假冒、合同、虚假宣传的投诉比重则有所上升。
去年,消费者的投诉热点集中在哪些领域?消费者又该如何避免被“坑”?成都市消协在报告中分析了装饰装修服务、老年消费、教育培训服务、服装鞋帽类产品、生活社会服务类等五类投诉热点。
比如,在装饰装修服务方面投诉主要表现以低价或套餐式报价招揽顾客、材料以次充好、施工质量差、装修售后处理不积极拖拉推诿、商家采用格式合同规避自身责任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等。
同时,随着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快,“银发经济”已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拥有巨大的消费潜力,老年消费问题也随之增多,成为投诉热点。
教育培训服务也是备受关注的领域。据介绍,随着国家“双减”政策的逐步落实落地,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受到严格控制,但非营利性教育培训机构引发的教育培训服务纠纷仍频发。投诉主要表现为:部分培训机构随意承诺,夸大培训效果和师资力量,以各种优惠诱导消费者一次性大额缴费;教培质量良莠不齐,部分培训机构设施不足、承诺不兑现、授课老师资质名不符实,部分培训机构经营不善突然关门停业;诱使参培人员办理贷款支付培训费用,对参培人员参加职业资格考试报名资格弄虚作假;频繁更换培训地点、单方面调整课程安排等;消费者因培训效果不太满意而要求退费,经营者以各种理由推诿、拖延和拒绝。
为此,成都市消协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装饰装修方面,理性对待商家“低价”促销等广告宣传,仔细签订合同,装修过程中,如有变更,对于变更事项应尽可能与装修公司签订书面的补充协议,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聘请第三方监理机构参与监督工作。
老年消费者应注意保护个人信息,避免陷入不良商家针对老年人的推销陷阱,不要轻信口头宣传,警惕高息、高回报陷阱,要对投资养老公寓或其他相关养老项目等集资型养老高度警惕。
教育培训方面,要比照“双减”政策,选择正规机构,要理性消费,细心识别,不轻信商家“名师助阵”“包报名、包拿证”等自我宣传,不轻信口头承诺,合同一定仔细看,任何承诺都应写进合同。重沟通、听心声、科学理性选课程,要树立科学教育理念,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避免对校外培训产生依赖。在签订培训合同前,要先了解培训机构费用的收取方式以及使用期限是否与政策性文件规定相一致,不要一次性缴纳高额费用。此外,参与职业资格类培训,要事前了解自己是否符合相关职业资格证报考条件,不可自行作假或为考证默许培训机构弄虚作假。要注意留存相关证据,如一旦发生纠纷,应先与培训机构协商,如不能解决,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