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质量新闻网餐饮资讯!
当前位置> 餐饮资讯>>行业观察>>

聚焦“特色化美食”下好三步棋 贵州省荔波县助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

2025-01-20 16:30:52 中国质量新闻网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近年来,贵州省荔波县市场监管局牵头县“特色化美食”专班,紧抓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机遇,按照“培育一批、发展一批、储备一批”思路,会同行业协会共谋餐饮行业品质和连锁化率提升,助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至2024年底,已成功打造“牛三样”品牌体验店6家、生态黔菜示范店和体验店8家、星级商户100家。

高位推动,下好顶层设计“先手棋”。一方面,谋篇布局定盘子。对照《荔波县餐饮品牌连锁店评选细则》条件,组织力量全面梳理全县餐饮单位的组成结构、经营模式,全方位评估全县餐饮行业市场规模和发展潜力,为餐饮品质提升和连锁化率打造打下坚实基础。经梳理,全县餐饮行业系统注册数据1706户,其中,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1249户,小餐饮登记证493户。按照有关要求,达到评选条件700户,符合连锁化率标准的有121户,连锁化率17%,另有56户计划实施升级改造,通过验收合格后连锁化率可达25%。另一方面,明确方向定目标。县“特色化美食”专班先后多次召集美食达人、行业协会等行家里手,共谋餐饮品质提升和连锁化率打造,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制定出台《荔波县餐饮品牌连锁化打造和品质提升以奖代补实施方案(试行)》,明确拟对特色早餐店30家、生态黔菜示范店6家、餐饮品牌连锁店20家实施以奖代补措施,激励辖区餐饮单位从塑造自身文化品牌IP角度出发,不断提升自身品质。

指导帮扶,下好精准施策“关键棋”。一是强化入户指导,当好餐饮主体申报“服务员”。梳理全县以瑶山鸡、佳荣牛肉、荔波酸肉、荔波臭酸等为主打食材的餐饮店,建立打造台账,按照“包保领导+包保干部”服务模式,深入餐饮店实地开展加工环境、经营环境、规范经营、文化植入等指导服务,引导餐饮店从装修风格、菜品命名、本土特色食材创新开发等角度出发,不断提升自身品位格调。开展宣传入户55家,收到申请书46份。二是实施标准改造,当好餐饮品质融合“指导员”。针对餐饮门店的门头设计、店内装修、菜单呈现、菜品制作等方面,制定详细的标准化改造规范,统一设计风格、规范制作流程,确保各餐饮门店在视觉和味觉上都能给游客带来一致且高品质的体验。同时,积极引导餐饮门店挖掘和融合荔波的地方特色食材、烹饪技艺和饮食文化,进行适度特色化装饰,推出具有荔波特色的创新菜品。目前已成功打造“牛三样”品牌体验店6家。三是提升品质特色,当好餐饮示范引领“宣传员”。加大《荔波美食》图册宣传力度,制作荔波县美食地图,通过“生态黔菜”示范店及特色早餐店改造,对30家入选餐饮店开展宣传指导。此外,利用县级媒体平台矩阵式宣传“牛三样”体验店、生态黔菜示范店、星级商户餐饮店等行业“标杆”,并组织文艺家协会进行餐饮文化专题创作,丰富餐饮文化内涵。目前已发布宣传报道60余次,征集25件诗歌、摄影等作品,全面推动本土餐饮品质提升。

提升服务,下好行业监管“组合棋”。一是聚焦消费环境,打造诚信消费体系。建立“诉转案”工作机制,将投诉举报线索作为执法办案的重要来源,通过“以案促管、以案促调”模式,强化投诉举报、执法办案双程序运行,深挖案件源头,依法查处违法行为,切实保障餐饮消费者合法权益,2024年办理“诉转案”案件30件。同时深入推进“明码实价·诚信荔波”平台升级,结合最新技术架构,推出微信小程序,着力构建形成“网络+服务”“网络+监管”“网络+宣传”工作模式,并以共产党员经营店、党组织推荐放心店、星级商户等实体店建设为契机,不断增强餐饮主体诚信度,提升游客安全感和满意度,目前平台已接入企业263家。二是强化案例公示,增强警示教育效应。以“惩戒一批,警示一片”为着力点,梳理发布2024年以来办理的典型案例,引导餐饮主体诚信、规范、安全经营;依托食品安全“你点我查”,建立餐饮行业“红黑榜”,对全县餐饮单位落实主体责任好、坏情况进行公示,强化反面警示,树立正面形象,不断增强餐饮单位规范经营意识,树立良好餐饮行风。目前已公示典型案件6期32件;公示红黑榜2期,红榜3家、黑榜3家。三是严格执法办案,加大惩治震慑力度。围绕食品安全、服务质量、产品价格等方面,深入县城区、小七孔东西门景区涉旅商户开展监督检查,通过发布市场价格提醒告诫书、召开商户价格培训约谈会等方式,不断提升餐饮主体规范经营意识。同时,对侵害消费者权益和市场监管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始终保持露头就打高压态势,着力营造餐饮品质提升和连锁化率打造的良好氛围。2024年以来,全县查办食品、价格等案件102件,罚没款9.51万元。(荔波县市场监管局 林子骞)

(责任编辑:陆明)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