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春风又绿江南岸,“七头一脑”上餐桌。不过,自己挖来的野菜真的可以安全食用吗?南京市市场监管局提醒,作为资深“干饭人”的你,吃野菜前这三点一定要了解!
野生的不等于“天然无公害”
很多人认为,野菜未经人工施肥、撒农药,更安全、更绿色。事实上,路边、荒山的土壤和水体可能含有有毒有害物质,这些物质也可能会被野菜吸收,并在植株中富集。所以野菜虽然看起来干净鲜嫩,其实并不“天然无公害”,未经检测,说不定还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反而是农田中生长的农作物有环境监测和相关安全要求保障,进入农贸市场也有快检室进行蔬菜农药残留、有毒物质检测,“舌尖安全”更有保障。
野菜比蔬菜更有营养?
一些人认为,野菜,特别是一些有苦味的野菜,比普通蔬菜更加有营养,甚至认为野菜有治病的功效。是这样吗?不能一概而论!
有些野菜确实属于食药两用植物,有一定功效,然而“是药三分毒”,这样的野菜反而不宜随便吃。有的野菜含有少量有毒物质,有的容易引起过敏,要谨慎食用。
野菜千百年来都只是野菜,而没有进化或者培养成药材或普通蔬菜,说明它们并不完美,其整体营养价值并不会比人工栽培的蔬菜高,过分迷信野菜的营养价值毫无必要。
如何食用野菜才安全呢?
“家养”代替“野生”。现在市场上有专门种植野菜售卖的农户,他们的野菜一般都种植在有安全保障的菜地里,在农贸市场销售。农贸市场的快检室会对这些野菜进行抽检。一般而言,这些“家养”野菜的安全性要高于路边随便采的野菜。
注意野菜“出身”和“品种”。喜欢自家采野菜的,应当选择生长环境比较好、没有污染没有异味的野菜,只采摘常见的、人们普遍食用的、自己熟悉的野菜,做到“六不摘”:不摘大路边易被汽车尾气污染的野菜;不摘化工园区里可能有污染的野菜;不摘不认识的野菜;不摘所谓的有抗癌、治病等“功效”的野菜;不摘容易引起过敏的野菜;不摘可能引起食物中毒的野菜。
洗净烧熟煮透,不吃凉拌野菜。烹饪野菜前要彻底洗净,去除寄生虫卵等污染物;最好用热水焯烫。进食时,应当适度适量。过敏体质的人要注意不要随意食用野菜;胃肠虚弱的人也要防止摄入过多膳食纤维而加重肠胃负担,导致身体不适。
南京市场监管提醒:
陌生野菜不要采,熟识野菜需留意;
购买场所要正规,处理野菜莫大意;
食品安全放心间,愉快度过好春光。
(供稿:南京市市场监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