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计量管理>>

安徽发挥计量基础支撑作用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聚势赋能

2024-05-17 14:32:22 中国质量报

依法计量 严格监管 优化服务 提质增效

安徽发挥计量基础支撑作用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聚势赋能

□ 马贤凯 本报记者 李 辉

近年来,安徽省市场监管局聚焦“依法计量、严格监管”主责主业,强化“优化服务、提质增效”使命担当,充分发挥计量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作用,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聚势赋能。该局在持续推进计量改革创新、强化计量标准建设、加速安徽省和长三角地区计量技术规范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计量体系、加快推进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加大民生计量支撑保障力度、加强诚信计量体系和计量人才队伍建设上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创新举措和亮点成绩高频呈现。

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总数快速增长。该局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顶层设计,印发实施《关于加快推进安徽省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的指导意见》,全省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从1800项增加到4049项,增长125%,规模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已初步建成满足计量监管需要、服务民生保障、促进产业发展的量值传递和溯源体系。

计量技术规范体系支撑有力。该局以标准化理念指导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工作,印发实施《安徽省地方计量检定规程/校准规范制修订工作办理程序》,地方计量技术规范由62项增加到189项,增长205%。由安徽主导起草的JJF(沪苏浙皖)4002—2021《激光标线仪校准规范》,成为长三角地区首个正式发布的沪苏浙皖计量技术规范共建项目。截至目前,获批立项长三角地区沪苏浙皖计量技术规范10项,占三省一市获批项目总数(32项)的31.3%;长三角地区沪苏浙皖计量技术规范共批准发布13个,其中安徽主导起草4个,占总数的30.8%。

县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能力提升行动成效显著。该局在全国率先印发实施《关于开展县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能力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十四五”期间加强县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2023年12月,经全面评估确认,合肥、淮北、亳州、阜阳、淮南、滁州、马鞍山、芜湖、宣城、安庆等10个市的16个县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率先达到A级等次,夯实了基层法制计量、民生计量基础,为强化市场监管、推动高质量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计量技术支撑。

计量比对常态化开展。该局贯彻落实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加强计量比对工作的指导意见》,积极组织各级计量技术机构申报和参与国家级计量比对,先后开展了电子计价秤、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烘干法水分测定仪等12项省级计量比对,共193家次计量技术机构参加比对。首次组织开展军民融合计量比对,首次由市场监管系统外计量技术机构承担计量比对主导实验室,首次有第三方检测公司参加省级计量比对,全省计量比对的参与面、覆盖率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能源计量和产业计量体系加快构建。该局建成安徽省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安徽)在市场监管总局组织的综合评价中得分排名第9,被评为“表现突出单位”。重点围绕安徽十大新兴产业,相继建成电离辐射标准实验室、新能源汽车及充电设施十米法电磁兼容实验室等并投入使用,建成国家新能源汽车储供能产品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以及安徽省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安徽省生物医药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筹建安徽省轨道交通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和安徽省半导体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目前安徽省共有1个国家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和4个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获批筹建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正在申请筹建机器人、智能语音等两个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和1个国家量子精密测量先进测量实验室。

计量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安徽省取得注册计量师职业资格人数达到3509人,其中一级注册计量师791人、二级注册计量师2718人。全省计量标准二级考评员251名。连续5年开展全省计量技术人员职业技能竞赛,共组织8个竞赛项目1100余人参加,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建,进一步提升了计量技术机构人员能力水平。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组织参加长三角地区优化营商环境立功竞赛,取得两项团体一等奖、两项个人一等奖。

诚信计量体系建设加速推进。安徽省诚信计量示范单位达到5418个,参与创建行业达到19个,积极营造文明守信的发展环境和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安徽省市场监管局编印《安徽省诚信计量典型案例汇编(2023年)》,加快先进计量技术和经验在各行业、各领域的推广应用。芜湖市市场监管局报送的“推进诚信计量示范社(街)区建设”案例,入选全国7个诚信计量典型案例。

安徽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局将加快贯彻落实国务院《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及安徽省工作方案,着力深化计量改革、强化计量监管、优化计量服务,加快夯实计量基础、提升计量能力、健全计量体系,以计量先行驱动创新能力,让新质生产力更有力量,让高质量发展更可持续,为安徽打造“三地一区”、建设“七个强省”提供强有力支撑。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方寸之间演绎刀尖绝活——走进中国工 ...

  • 安徽省淮北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5 ...

  • 甘肃省华亭市市场监管局对当地医院各 ...

  • 四川省巴中市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 确 ...

  • 山东省荣成市石岛管理区推广“海运直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