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文化>>人物>>

方寸之间演绎刀尖绝活——走进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木雕)代表性传承人辜柳希工作室

2024-05-16 15:22:10 中国质量报

方寸之间演绎刀尖绝活

——走进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木雕)代表性传承人辜柳希工作室

□ 本报记者 刘 佳 王惜纯 文/摄

四月的广东潮州,树在风中摇曳,木棉花开得热气腾腾。阳光透过树梢的缝隙,洒下斑驳陆离的光影。穿过潮州西湖工业区,在清一色的厂房中间,一座古朴的飞檐门楼格外显眼,这里便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木雕)代表性传承人辜柳希工作室,也是辜柳希木雕精品馆所在地。


辜柳希近照

门是敞开的。走近,一股木质与檀香混合的芬芳扑面而来,宛如置身于古老的书屋,沉静而又充满故事。四下里,错落有致的木雕作品仿佛守护着这片创意的净土,它们不仅是艺术的结晶,更是大师与自然对话的见证。

眼神清亮,和蔼可亲,步履轻盈。这是辜柳希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站在硕大的花梨木《三层龙虾蟹篓》前,辜柳希开心地说,这件高3.28米的作品,采用整段近6吨的花梨木,共有80只螃蟹、30只龙虾,是他和众多徒弟历经5年近5000个工时精心雕刻而成。

每一刀削下的木屑,都是时光的细语;每一抹精细的雕花,都承载着匠人的情感与智慧。这件作品也因此获得中国第四届国际文化博览会“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特别金奖。

这座7层的展馆里,陈设着不同类别的1500余件木雕作品。这里有策马纵横,有大河厚土,有海天南国,有瑰丽历史,有民淳俗厚,有多元共生……探访木雕巨匠的诗意空间,探寻潮州“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之美,由此开始——

每件木雕都有故事

刻刀如同魔术棒,轻轻挥落,便有灵韵生动的图案跃然于木上。

辜柳希的工作室内,有很多件关于“龙虾蟹篓”的作品。每一件,都是生活的馈赠。

“龙虾蟹篓”是潮州木雕最具特色的题材之一。潮州临海,虾与蟹就成了创作的元素。作品采用樟木雕刻,在继承传统的镂空雕技艺基础上,融汇浮雕、圆雕、镂通雕多种技艺精雕而成。

纤薄的竹篓,篓中的虾、蟹、螺等物,栩栩如生。层层叠叠的鱼鳞活灵活现,细如发丝的虾须清晰可见。动静相宜、疏密有度中,有浪花托底,有水草依傍,浮浪翻转,浑似无骨,其实刀刀中肯,点点扎实。

木制的物品都是有故事的。在辜柳希看来,因为根深和叶茂,汲取天地之精华,向着阳光,坚持生长。

各种树根和木段,经由大师的刻刀,变成一件件盛世绝唱。每一个蛀洞,每一块凹陷,每一道裂缝,都是岁月的凝结,辜柳希因色取巧,因材施艺,变瑕为瑜,或浑厚朴实,恢宏博大;或文脉渊远,浪漫雄奇。巨匠的手工精品汇集于此,成就了赏心悦目的审美殿堂。

例如《四季花板》,采用多层镂雕方式,表现梅、兰、竹、菊“四君子”。花鸟呼应,花团锦簇。细看,花朵枝叶均不过盈寸,瑞鸟也不过六七厘米,但布局巧妙、内容丰富、繁而不杂、密而不乱。

例如《穆桂英挂帅》,题材取自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以樟木雕刻而成。作品层次丰富,意境深刻,刚柔并济,洗练传神。

例如《清明上河图》,共有5片组成,每片长近3米,以香樟木为原料,采用浮雕技法雕刻,人物、建筑、船舶、树木之间的处理极尽巧妙。其中,仅人物就雕刻有800多个,生动的眼神、细致的发丝、流畅的衣褶、轻盈的飘带……以至于忘记了它们的前身竟是一块木头。辜柳希的徒弟告诉记者,该作品前后历时8年才完成。

每件手工木雕都独一无二。花鸟鱼虫、飞禽走兽、山水树木、人物形象,不同技法的相济妙用,成就了木雕工艺的万千变化。辜柳希说,这就是中国传统技艺——潮州木雕的魅力。

潮州木雕发端于唐,盛行于明清。作为中国四大木雕之一,潮州木雕尤以多层次的镂通技法和金漆装饰手法为世所称道,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辜柳希作品《清明上河图》(局部)

艺术生命揉进作品

每天早早来到工作室,沉浸于木雕创作的忙碌中,已经成为辜柳希多年的习惯。

记者问:“如果有一个月的假期,您愿意歇一歇吗?”

“不愿意。”辜柳希笑着说,自己17岁入行,一直就没离开过木雕行当。那些精雕细刻的物件、清爽宜人的木香,已经融进其生活中的日常。

今年70岁的辜柳希,是土生土长的潮州人。从小在家门口的木雕作坊耳濡目染,辜柳希很早就喜欢上了这门手艺。年少时的热爱,也催生出他在木雕方面的天赋异禀。

上世纪70年代初,辜柳希开始学习木雕工艺,师从潮州木雕名师陈春炎,后以优异成绩考入潮州市二轻金漆木雕厂。1989年起任潮州市艺葩木雕厂总监制、总设计师。2007年发起成立潮州市传统工艺研究会,创建潮州传统工艺服务平台,为民间艺人提供创作基地,推动了潮州木雕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发展。2011年,艺葩木雕厂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辜柳希创作的作品,曾获国家级特别金奖4件、金奖15件,获省级金奖7件。

一路走来,一把刻刀,一块冷木,一份坚守和几十载岁月,靠心摹手追,靠日积月累,辜柳希以这样的方式,成为艺术和生活的镌刻者。

作为指尖上的技艺,手工木雕没有一成不变的图纸,也无法用机器完成,全凭木雕师精湛的技艺与丰富的想象力。数百个姿态各异的人物如何在一块木头上疏密有致地呈现?镂空之处,暗藏着怎样精美的细节?如何能做到细如发丝、薄如蝉翼?

机雕无法做到立体圆雕和“穿枝过梗”的多层透雕。于辜柳希而言,木头的雕琢如同学艺一般,既要保留传统又有创新。取材、打胚、修光、刻画,包括贴金等,只能一点一滴,通过双手精雕细刻,展现木头的新生。好的木雕是多方面融合的结晶,是把自己的生命揉进去创造的作品。

辜柳希向记者展示了他的双手——粗糙异常、布满老茧,还有刚刚割破的带血的伤口。来不及包扎,辜柳希边擦着边笑言:“习惯了。”

那双饱经沧桑却依旧灵巧的手,令在场的所有人唏嘘不已——正是木雕匠人的专注与坚守,才最终成就这些工艺精湛、形象生动的作品。

心中有木,刀下有乾坤。在木雕的世界里,匠心是岁月沉淀的印记,是对自然馈赠的敬畏,是对艺术无尽的追求。每一块木头,都承载着生命的故事。每一刀削去的,不仅是多余的部分,也是对时间的雕刻,对生命的礼赞。


辜柳希作品《清明上河图》(局部)

推陈出新传承不辍

在潮州的古街小巷中,随处可见那些细腻的木雕窗花、栩栩如生的木雕神像和精美的家具装饰。

木之美今天依旧润泽着人们的美好生活。如何让潮州木雕焕发新活力?

在辜柳希看来,只有艺术性和实用性相结合,传统和创新并举,才是潮州木雕未来的发展方向。基于这样的理念,辜柳希在其几十年的实践中,从材质、形式、题材等方面对潮州木雕做了诸多尝试和探索。

为了满足收藏爱好者的需求,辜柳希等传承人将沉香木、檀香木、黄花梨等高档“硬木”引入潮州木雕,并对一系列雕刻工具和制作工艺进行了改进与创新。

为了打破潮州木雕制作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辜柳希依靠多年的实践经验,引进桐油大漆和一批新材料,发明了独有的合成金地漆新配方,不仅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还让以往“怕冷怕热”的潮州木雕顺利进入北方和热带市场。

因热爱而“守艺”。作为非遗传承人,除了自己的坚守,辜柳希也在一直致力于将潮州木雕发扬光大——成立校企联办的培训班;筹资创办潮州木雕博物馆等,免费向公众展览潮州木雕艺术精品;免费培徒近300人,其中超过50人成为技艺杰出的工艺师,包括省、市级大师10多位。

为了推陈出新传承不辍,近年来,潮州市政府部门也在全力加强非遗保护传承与利用工作。如:组织非遗公益培训,积极培养非遗传承人;连续10年开展“暑期艺术欢乐季”免费培训班,涵盖潮州大部分非遗项目;建设非遗数据库;推动非遗创作宣传;开创“非遗+乡村振兴”模式,让非遗成为富民兴村的产业等,让非遗真正“活”起来。

《中国质量报》【质量故事】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安徽省淮北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5 ...

  • 甘肃省华亭市市场监管局对当地医院各 ...

  • 四川省巴中市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 确 ...

  • 山东省荣成市石岛管理区推广“海运直 ...

  • “花卉经济”点亮美好生活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