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潍坊市创新实施“全链条一体化集约管理”模式
让不合格气瓶无处藏身
□ 孙治坤
今年以来,山东省潍坊市对液化石油气瓶整治工作高度重视,坚持高点定位、高位推动,创新实施“全链条一体化集约管理”模式,全面强化液化石油气瓶安全管理,着力解决“流浪”气瓶安全隐患,取得显著成效。
提高站位,统筹推进。潍坊市委、市政府对液化石油气瓶整治工作高度重视,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主持召开现场会议,要求认识、措施、落实“三个到位”;分管负责人靠上抓工作推进落实,多次组织调研、召开现场会议和专题研讨会议,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统一认识、凝聚共识;市政府每周召开视频会议或现场会议,听取各县市区分管负责人和市直重点部门主要负责人关于工作进展情况和下步打算的汇报,市政府分管负责人当场提出点评意见,对工作进展缓慢的县市区进行集中约谈。同时,该市从相关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工作专班集中办公,统筹推进全市液化石油气瓶整治工作,加强政策指导培训,每周通报工作情况,组织开展明察暗访,有针对性提出工作措施。另外,潍坊市成立16个督导组,由市直有关部门分管负责人带队,常态化对县市区开展指导检查。
全链管理,一体推进。建立液化石油气瓶全链条管理工作机制,市场监管、城管、公安、商务、应急、交通等部门协同发力,打出整治“组合拳”,上游管住充装、中间管住配送、下游管住使用,全链互动衔接,形成“站点主动杜绝、配送检查提醒、用户自觉抵制、社会全面监督”的工作局面,有效防范不合格气瓶投入使用;完善审管衔接机制,强化信息互动共享,实现审批监管无缝衔接;强化技术支撑保障,引入一家年检能力为15万只的液化石油气瓶检验机构,有效解决了检验能力不足问题。一体推进液化石油气瓶充装和使用监管,将是否使用符合安全技术规范气瓶作为使用环节检查重点,对发现的问题隐患一律倒查充装站点,形成监管互动;对全市108家液化石油气瓶充装单位和394台充装设备实施全覆盖检查,逐台核验扫码限充落实情况,对不符合要求的46台设备责令停止使用;持续保持打非治违高压态势,坚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已查办违法案件18件,罚款56.5万元;持续推进赋码建档,累计建档登记气瓶91万只。按照层次清晰、竞争有序、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安全可靠要求,持续深入推进充装站点整合,实施集约化规范经营,着力解决站点规模小、管理能力弱等问题。目前,诸城、高密、奎文等县市区已完成集约整合,其余县市区正在全力组织实施。集约整合后,液化石油气瓶充装将得到全面规范提升。
四级联动,多元共治。潍坊市坚持全市“一盘棋”,建立市、县、镇、村四级联动机制,按照市统筹、县主导、镇街主战、村居配合工作模式,步调一致、一把尺子量到底,构建形成“全域共治理、上下齐发力”的整治工作新格局;采取走街串巷、入户走访和村居大喇叭等多种形式,持续开展正确选用液化石油气瓶宣传教育,动员广大用户自觉抵制使用不符合安全要求气瓶,主动置换老旧气瓶50余万只,报废气瓶40余万只;充分发挥村委会、居委会基层战斗堡垒作用,建立网格安全员制度,监督指导提醒群众选用符合安全要求的气瓶,自觉抵制流动充装、非法违法充装,让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气瓶无处藏身,有效构筑基层监管屏障。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