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作为地域特色产品的重要标志,地理标志是品牌、质量和价值的象征,对地方发展特色经济、巩固拓展精准脱贫成果以及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江苏省扬州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环境优势和特色产业优势,大力发展地理标志。今年上半年,扬州市再添三件地理标志商标,分别是“安丰卜页”、“宝应黄颡鱼”和“宝应鳜鱼”。截至目前,扬州共有“中国地理标志商标”28件,位居全省第四,另有10多件地方特色农产品正在积极培育和申报中。
打造地域特色品牌集群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理标志体现的是一方独特的生态土壤、产品品质和文化底蕴,能够增强区域认同感和体现价值独特性。发展地理标志集群,有助于进一步塑造、提升地区鲜明又独特的文化形象,进而促进区域发展,特别是对促进乡村振兴有着重要的意义。” 扬州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发展处二级主任科员杨宇认为,地理标志的诞生,背后有着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因素或者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地方极其重要的知识产权。今年上半年,继宝应的“安丰卜页”年初申报注册成功之后,“宝应黄颡鱼”和“宝应鳜鱼”又成功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作为西安丰镇的特色农产品,“安丰卜页”一直以来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但酒香也怕巷子深。近年来,西安丰镇对卜页进行了产业化开发。2018年,扬州宝应县西安丰镇豆制品行业协会成立。在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指导下,“安丰卜页”商标注册成功。当地市场监管部门还对全镇豆制品作坊进行精准帮扶指导,拓展提升空间;鼓励抱团经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品牌控质量等。
高宝邵伯湖湖水质清纯,天然饵料丰富,培育养殖了一大批肥美鲜活的水产品。黄颡鱼和鳜鱼,都是湖区的特色鱼类。近年来,宝应县坚持黄颡鱼和鳜鱼生态养殖的理念,建立养殖黄颡鱼、鳜鱼的产品标准和生产操作规程,建立、健全一系列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从池塘到餐桌实现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以黄颡鱼为例,当地从采购、保管、使用等环节实行制度化管理;对产品建立产品批号系统,每批产品的生产塘口、起捕时间、起捕数量等编入批号系统,使每个产品都有了自己的‘身份证’; 对起捕、运输、销售等方面实施动态管理,让老百姓吃得更放心。”业内人士介绍。
金字招牌助推乡村振兴
品牌响了,农民笑了。近年来,已有不少地理标志产品,通过商标保护,还得了较好的收益。扬州人耳熟能详的高邮鸭蛋、宝应荷藕等特色产品都已先后注册地理标志商标。“地理标志产品收入已成为当地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为地方农业转型产业集聚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杨宇介绍,扬州市地理标志商标“高邮鸭蛋”为例,是当地的特色产业,规模大、名声响, 高邮当地鸭业年经济总量已突破50亿元,惠及5万余农户。
实践证明,地理标志商标为扬州的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进一步促进地方农业发展、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并且带动形成了宝应县射阳湖镇等一大批特色产业强镇强村。
再添“三把火” 推动地理标志发展
尽管扬州市在地理标志保护上有了不小成就,但要持续推动地理标志工作发展,真正发挥其大力助推乡村振兴,有力促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效推动农民增收、农业转型。还需要再添“三把火”。
首先,实施“科技”+农业战略,提高农业科技化水平。其次实施“品牌”+农业战略,全力打造农业高质量品牌,再次要实施“互联网”+农业战略,运用推广新型营销模式。
为了让更多“扬州名品”打出知名度,今年扬州市市场监管部门组织开展了“创名牌耀名城”系列活动。在今年的4.26知识产权宣传周期间举办了2021“好地方·好品牌”首届中国扬州品牌文化节。实施商标品牌培育工程,打造产业集群品牌和“苏地优品”系列地方品牌;着重围绕“品牌”进行文化挖掘和品牌运营。下半年还将在高邮举办“地标富农促乡村振兴”现场会,充分挖掘富有地方特色、与当地地理因素或人文因素密切相关的产业产品,进一步大力培育地理标志商标,加强地理标志规范使用和运作管理指导;实施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项目,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地理标志产业促进试验区,与文旅、农业等部门合作,创新地理标志产业与生态农业、文化旅游等关联产业共同繁荣的“1+N”发展模式,大力助推乡村振兴。正在制定中的扬州市“十四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中拟定的目标是:至2025年底扬州市地理标志商标要达到35件以上,地理标志总数力争进入全省前三。(供稿:江苏省扬州市市场监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