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质量出品>>质量时评>>

公共科研机构要爱惜自己的公信力

2023-05-15 11:14:28 中国质量报

□ 丁慎毅

产品宣称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张家口农业科学院的燕麦专家多年研究成果”,这到底是个人行为还是两家科研机构的组织行为?上海市消保委发出查询函后,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张家口农业科学院没有做出回复的原因到底为何?像中国农业科学院这样具有非常高公信力的国家科研机构是不是可以用来为市场营销背书?这是5月12日上海消保委对两家农科院的质问。

上海市消保委发现,某款好福燕麦麸圈在网页标示的膳食纤维营养成分百分比,与实际产品包装上的不一致。经实测,实际产品包装上的膳食纤维含量值明显低于标签标示值,达不到国家标准对高膳食纤维食品的要求。上海市消保委在4月12日向上述两家机构发出了查询函进行求证,至今没有收到正式的书面函复,于是才有了消保委怒怼农科院。

消费需求的改变,推动品牌营销进入新时代,于是“专家背书”走上前台。有良心的专家“背书”,能够消弭消费者消费时的不安全感,在品牌营销中起到突出成效。但是,市场上不少专家的真实性有待考证,消费者上当的也不少。于是,消费者更相信公共科研机构的专家,相信他们不会拿机构的公信力来冒险。但这不代表一些公共科研机构就不会出问题。基于消费者的科学素养达不到专家水平,这些机构的专家们是否有良心,由消保委去求解更能解决问题。

据上海市消保委介绍,之前,他们发出一篇关于“机构研发(推荐)产品”的微信推文《这家打着高科技的网红食品店竟然是假的,上海有不少人买|消保委监督》后,不少消费者在微信公众号上留言,希望继续更新。于是,上海市消保委便有了此次行动。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经营者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应是道德经济,“专家背书”不能踩踏这一红线。而消费者不可能人人成为专家,对于“专家背书”的营销,更需要监管部门负起责任来。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上海市消保委倾听消费者呼声,专门就“机构研发(推荐)产品”去伪存真,我们在为他们点赞的同时,也呼吁公共科研机构,要爱惜自己的公信力,严格规范专家的言行。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湖北特检院襄阳分院红色特检小分队为 ...

  • 探营别克纯电体验空间:新势力服务特 ...

  • 守正创新深入推进质量强市建设 真抓 ...

  •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武川县进入马 ...

  • 少数人、少数车的荣耀 仰望U8登顶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