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民生>>便民>>

川渝三地市场监管局、消委会联合发布“双十一”消费提示

2022-11-03 16:39:57 中国质量新闻网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据四川省巴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2022年11月2日消息,四川巴中、四川德阳和重庆江北三地市场监督管理局、消委会针对“双十一”活动作以下消费提示:

一、预付消费要留心,分清“定金”和“订金”

“双十一”来临,很多商家纷纷推出各种促销手段吸引消费者下单,比如预付订/定金方式。活动期间,电商平台许多商家会要求消费者通过预付订/定金方式低价获得预购的指定促销商品,这种商品预售模式看似优惠,但消费者应了解“定金”与“订金”的消费规定:

1. “定金”。《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七条: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无权请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2.“订金”。订金只是单方行为,一般情况视为交付的预付款,不具有与“定金”相同的担保性质,不管是哪一方原因造成合同不能履行,给付订金一方都可以主张全额返还。(注意:这里不要误解,订金可以全额主张,不代表不承担违约责任,如果给付订金一方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对方可以要求承担损害赔偿;反之,支付订金一方不但可以要求对方返还订金,同时还可以要求对方赔偿违约损失。)

对此,提醒广大消费者下单购买商品时应留心商家的促销规则,对未作明确约定或者标识不清以及明显存在不公平格式条款的,建议慎重选择,以免事后产生纠纷。

二、选购平台要谨慎,直播带货存风险

当前,直播带货火热,但带货主播“翻车”事件也频频发生,如主播夸大功效和用极限词诱导消费、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不按规定公示证照信息、引诱消费者进行私下交易等,对此,提醒广大消费者,面对主播的极力推销,保持冷静,克制冲动消费,尽量选择信誉高、口碑好的直播带货商家进行交易。为保障个人财产安全,防范个人信息泄露,切勿脱离平台私下交易,不直接转账至私人账户或通过发送付款链接页面、扫二维码等方式进行付款。要谨慎对待自称网购平台客服的电话或短信,切莫泄露银行卡账号、密码、动态验证码等信息。

三、理性购物勿盲目,按需囤货不浪费

“双十一”促销力度相对较大,往往容易引起消费者冲动消费。因此,提醒广大消费者在事先做好购物规划,将确实需要购买的物品放入购物车,对于化妆品、粮油调料、休闲食品等限期使用的商品,更要杜绝冲动消费,防止囤货过多商品还未拆封就已过期,既造成自身财产损失,也是对有限社会资源的浪费。

四、维权意识要树立、消费凭证不可少

购物后,消费者要注意保存购物凭证以及电商承诺或协议、购物聊天记录、付款记录等电子证据,主动向商家索取发票或收据。当发生消费纠纷时,要及时联系商家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可以向经营者所在地的消委组织反映诉求或拨打12345、12315进行投诉举报,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理性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六六)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华亭:“牛状元”的“牛”计划

  • 情满光明科学城 蝶变有我勇毅行—— ...

  •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采用标准化种植模 ...

  • 抓住重点 创新形式 提升质量——贵 ...

  • 山东惠发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标准助力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