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以沪上阿姨为首的众多新茶饮品牌,以文物为媒开展跨界合作与联名,让各地文明再次鲜活起来,穿越千百年时光,走到消费者身边。
当茶饮遇见莫奈,沪上阿姨开辟“品效合一”的新路径
今年3月,沪上阿姨携手莫奈经典画作《撑阳伞的女人》,推出“春日龙井”系列联名产品,通过“味觉+视觉+体验”三重创新,成功打造跨界艺术IP并实现品牌突围。
在茶饮产品端,联名主打清新酸甜的“青苹果之春”,通过龙井茶与青苹果、青提的创意融合,构建差异化创新产品,符合消费者追求新鲜感的消费趋势;“春日龙井青团”,则以羽衣甘蓝、青团丸子叠加茶香,形象生动的命名,既满足消费者好奇心,又应时应景,让消费者饮茶时如沐春风;而低至109kcal/500ml的“春光浮现”,以健康、轻负担的特色,精准切入健康茶饮的消费场景。
在茶饮创新基础上,品牌进一步将莫奈艺术风格融入联名周边设计,形成完整的消费体验闭环。春日透镜、油画猫窝等文创产品,巧妙地将印象派美学融入家居产品,不仅强化了消费者的五感体验,更通过“集邮式消费”激发用户主动传播,使联名周边成为年轻群体竞相收藏的热门单品。
在传播策略上,品牌以“线上造势+线下沉浸”双向发力。线上通过小红书、微信释放产品美学内容与制作工艺解密,借UGC共创掀起“油画杯打卡”风潮;线下则将门店转化为印象派艺术空间,通过海报、贴纸,联名主题的纸杯、纸袋等元素构建印象春日氛围,实现从味觉到视觉的立体化品牌感知。
数据显示,本次联名款的销量同比暴涨300%,不仅巩固了沪上阿姨在茶饮市场的产品竞争力,更通过世界级艺术IP的赋能实现品牌调性升级。
瓷器、簪花、女书,沪上阿姨用创新传承
传统与创新的深度融合,始终是驱动沪上阿姨品牌发展的核心动能。通过持续挖掘传统文化IP的商业价值,品牌在实现经济效益与文化传承双向赋能的同时,更与年轻消费群体建立起深层次的文化共鸣。这种战略实践在标志性文化联名中展现得尤为显著。
去年国际博物馆日,沪上阿姨与郎窑红跨界合作极具创新性,以“东魁杨梅”这一“水果版郎窑红”为切入点,将传统瓷器美学融入鲜果茶饮,通过红釉色茶汤与杨梅果肉的视觉呼应、器物文化与饮食文化的味觉联结,为消费者打造沉浸式文化消费体验。
在与国家级非遗簪花的跨界合作中,沪上阿姨开创性地以福建特色荔枝果饮为载体,特邀泉州簪花技艺传承人白兰进行文化共创。这种“非遗活化”的创新实践,既通过现代茶饮载体延续了传统技艺的生命力,又以味觉记忆强化消费者对品牌的文化认知,成功将地域性民俗艺术转化为可被广泛传播的文化符号,实现品牌曝光量与产品销售额双爆发增长。
而沪上阿姨与马面裙、江永女书的深度联动中,则彰显其对文化遗产的现代化转译能力。沪上阿姨通过解码诞生于汉代的全球唯一女性文字体系,将女书的文化基因,与当代女性独立精神相融合。以马面裙为载体构建的视觉叙事,不仅赋予传统纹样以时尚表达,更通过社交媒体裂变传播,激发年轻一代对东方美学的集体共鸣。
茶饮界的文化破壁者,沪上阿姨用“古今对话”撬动商业新极
从簪花艺术到女书文明,从中式郎窑红到西方印象派,沪上阿姨以“记住即守护”为文化传承的内核,用现代茶饮为载体,唤醒大众对文物的关注。喝一杯奶茶,拥有一件联名,了解一种文明,成为了商业品牌参与文化遗产活化的新范式。
沪上阿姨通过“产品创新-文化赋能-情感共鸣”的完整价值链,不仅重塑了非遗文化的现代表达维度,更构建起兼具商业活力与文化厚度的新型消费生态。这种以情感共鸣替代功能诉求的升级策略,助力品牌在2024年实现近万店规模。在新茶饮的存量市场中,可以预见的是,文化认同正在成为品牌突围的核心竞争力——当产品成为传递价值的媒介,传统便不再是博物馆的静态展品,而是生长于当代生活的动态符号。
(责任编辑:陆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