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质量新闻网餐饮资讯!
当前位置> 餐饮资讯>>前沿资讯>>

第一批广东老字号公布,李锦记荣耀上榜

2024-12-30 21:07:09 中国质量新闻网

12月28日,第一批“广东老字号”名单正式发布,李锦记榜上有名。

1888年,李锦记的创始人李锦裳在广东省珠海南水发明蚝油,并以此创立李锦记品牌,至今已有136年的历史。


李锦记百年味道展览馆复刻还原了李锦记蚝油庄的创立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李锦记在广东新会投资设厂,建立集团在全球最大的新会生产基地。


位于广东江门新会的生产基地是李锦记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

永远创业,丰富产品线,绽放百年品牌新活力

蚝油作为粤菜中重要的调味酱汁之一,其诞生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岭南饮食文化精髓。李锦记蚝油制作技艺更是于2022年入选广东省第八批省级“非遗”名录,获得高度认可。这不仅是对李锦记百年蚝油制作技艺的肯定,更是对其在传承与发扬岭南文化方面所作努力的褒奖。

不仅仅是蚝油,李锦记秉持着“永远创业精神”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不断推陈出新,为消费者提供一系列高品质、健康美味的调味品。上世纪九十年代,李锦记研发出蒸鱼豉油,从此成为许多家庭厨房必备神器。

近年来,为了顺应消费者注重健康的需求,李锦记瞄准健康调味品市场推出“薄盐生抽”“薄盐头道”“薄盐蚝油”等薄盐系列产品。

同时,为了让消费者在家就能轻松做出美味料理,李锦记推出多款“一招胜”系列菜谱式酱料包,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口味需求。

从2024年起,以酱油品类开始,餐饮、零售产品分开,逐步实现渠道专属精细化运营。打造零添加防腐剂酱油紫冠装,采用20多年潜心培育的独家菌种,以全球严苛标准全链路管控。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健康的选择;推出的餐饮专供红冠装系列产品,覆盖各个赛道、菜系和价格段,为专业餐饮提供了丰富的调味方案。无论是高端餐厅还是街边小店,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李锦记产品。

李锦记从最初一个只生产蚝油和虾酱的小作坊发展到如今已拥有300多款产品,行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酱料企业,不但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更推动了整个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坚守“100-1=0”,航天品质印证

“100-1=0”,是李锦记一贯坚持的品质管理理念,为确保产品的优越质量,李锦记实行“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控制,涵盖种植采购、原料运输、食品加工、分销物流等每个环节。李锦记每一滴酱油、每一口酱料背后,都有全程多达2478项质检的严格把控,基于这种对食品安全标准的执着追求,才让李锦记为消费者打造了口感更加丰富饱满的全系列调味产品。

自2012年起,李锦记已多为次为航天员提供佐餐酱料。无论是供应航天员还是面向普通消费者的产品,李锦记都是用同一套极严格的食品安全品质标准,让大众也能触手可得航天品质的调味品。如今,李锦记已有累计超过多款产品历经太空严苛的环境考验。

责任驱动,发扬中华优秀饮食文化

作为调味品企业,李锦记在推动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也发挥着作用,与中国调味品协会联合发布可持续发展白皮书,积极推动整个调味品行业向绿色、低碳、环保的方向发展,展现李锦记的责任感和前瞻性。


中国调味品协会副秘书长高梓越(右)与李锦记中国企业事务总监赖洁珊共同发布行业首本可持续发展白皮书

为培养行业人才,助力中餐文化的传承创新,2011年李锦记推出希望厨师公益项目,全额资助经济困难的有志青年入读国家重点职业高中中餐烹饪专业。通过与北京市劲松职业高中、四川省成都市财贸职业高级中学校、广州旅游商务职业学校等国家重点职业高中合作,开设李锦记希望厨师班,13年来,累计资助超过1300名有志青年学厨圆梦,其中790余名已经毕业。他们有的在一线城市的星级酒店和知名餐饮企业工作,有的自己创业经营餐厅,甚至有人走出国门在海外当上了厨师长,成为了中华优秀饮食文化的传承者和发扬者。


2024李锦记希望厨师广州班举行开班仪式

在不断适应市场发展的同时,李锦记亦不忘初心,致力发扬中华优秀饮食文化,推动中华饮食文化在全球的传播,也因此启动“了不起的中国味”全球弘扬计划,助力中国餐饮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与国际化飞跃。


第33届中国厨师节上,李锦记发布“了不起的中国味”全球弘扬计划

展望未来,李锦记中国企业事务总监赖洁珊表示,李锦记将继续秉承“思利及人”的核心价值观,坚持品质至上,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同时,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李锦记将积极发挥老字号品牌的示范引领作用,为推动广东乃至全国调味品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力量;并作为老字号品牌与世界对话的桥梁,传播中国味道,讲好中国故事,让李锦记这一广东老字号的金字招牌更加熠熠生辉。

(责任编辑:陆明)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