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质量新闻网汽车频道
当前位置:>>汽车频道>>新闻>>焦点图

领克预收用户全额费用 未及时交付全部使用功能

2022-11-14 15:43:08中国质量新闻网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安宇航 特约记者曹璞)围绕领克09 PHEV车主们的投诉问题,中国质量新闻网汽车频道收到领克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领克”)官方回应,其中消费者关于“HWC功能有可能不会推送”的疑虑可以消除了,领克方面向本网站明确表示“HWC功能预计将于2023年3月推出”。

同时,本网针对领克出台的补偿措施进行了投诉用户回访,所有受访用户均表示“补偿方案不合理”。

全额收费却不能够实现全功能交付,涉嫌触犯消法

虽然,领克相关车主可以不必为花了钱却买不到对应功能的商品而担忧,但是中国质量新闻网发现,在这起交易中,消费者全额支付了“LCP高级包”,而要真正使用企业宣传的、在“LCP高级包”中所包含的HWC功能,要等待半年,有的车主甚至要等一年。


图片来自领克车主

不仅如此,本网研究了领克APP官方推送的《亲爱的领克09 Club会员及用户》一文发现:领克不能够及时交付使用的功能还不只有用户反映的问题,“TLA交通灯提醒系统”功能,用户同样需要等到本月中旬才能使用。

也就是说:截至目前,领克去年10月上市销售给用户的“LCP高级”包中六项功能,有两项用户至今不能使用,而用户在数月前就已经全额付款购买了该商品。

中国质量新闻网还发现:该案例中,领克在全额收取用户购买商品费用的时候,对于不能兑现的功能,采用“部分功能需后续OTA升级后使用”含糊的词语表述,并没有明确告知用户未实现功能的交付时间。其结果,就是领克全额收取了用户购买商品的费用,却为自己留足了未交付功能时限的空间。领克的行为涉嫌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章第十六条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恪守社会公德,诚信经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得设定不公平、不合理的交易条件。”

疫情的不确定性不能成为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借口

本网发现,领克在给用户的公开信中解释道:“领克09于2021年10月20日上市,受制于疫情,全球供应链的影响整体的交付进度被迫延长……”零部件供应的不确定性是每个汽车企业面临的挑战,但领克在采购、供应链、制造等环节都不能确保按时、全功能地向用户交付商品的时候,却全链条完成了该商品的营销与向用户销售商品。

同样的市场环境,同样受疫情影响,公开资料显示,包括梅赛德斯-奔驰、雷克萨斯等豪华品牌,长安、长城、蔚来等自主品牌都曾因缺芯、零部件供应不能及时保障而暂时性停产。这些品牌用损失的销量,守住诚实对待用户、严格兑现承诺的底线。


图片来自吉利星越车主

事实上,将尚未达到上市标准的功能提前做市场营销宣传,对吉利集团来说不是第一次“踩坑”。2020年6月,中国质量新闻网汽车频道曾接到十几位吉利星越车主的投诉称,在星越发布会上,吉利官方宣传该车“将”搭载的是最新型号的车机系统。用户在发布会之后买车,想当然地认为购买的车辆搭载的是宣传中的高端型号。结果,汽车行驶中车机不断出现问题,细究才发现自己购买的车辆,搭载的车机还是旧版本!

“我们花的是‘元’,他们补给是‘Co’”,用户不接受代金券补偿理由有三

领克官方推出“补偿方案”后,中国质量新闻网汽车频道回访了多位车主,在我们采访的车主中,均表示该“补偿方案”不合理。

根据“补偿方案”规定,用户可以获得“90000Co”。用户表示,这代表用户需要到领克APP的商城购买相当于9000元的商品,实际为相当于9000元的领克商城代金券。

受访用户表示,他们付给领克的是“元”,半年多没有用到功能,领克给的却是“券”,这是补偿措施不合理之一。“我们到领克商城买东西。”一位用户打开领克商城APP说:“我们把领克商城同样东西的价格与某大电商APP相比,存在比较高的溢价现象。”这是用户认为补偿措施不合理之二。


领克商城报价截图


内某电商APP截图

根据用户反映的情况,中国质量新闻汽车频道下载领克商城APP,对应国内某电商APP同类产品报价进行比较发现,商品确实比某电商报价高。

“代金券”限定用户在领克商城消费,而商城的东西用户未必需要,补偿成了强制消费。投诉车主认为,LCP高级包的价格为1.8万元,积分与LCP实际价值并不匹配,且领克商城产品价格更高。这是用户认为“补偿方案”不合理之三。

【观察】

消费者用辛苦攒下的血汗钱买车,本应该在提车后好好享受生活,“刷卡”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发生在瞬间。但用户不仅在为一辆汽车买单,他们是在对信任的品牌、心中喜爱的车投出自己的选票。疫情之下,这一票来得着实不易我们期望领克真正把用户放在家人的位置,诚信以待,呵护他们的感受,而不是为了眼前的销量选择“消费用户”。

(责任编辑:陆明)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