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晨宝马全产业链冲击“零缺陷”珠穆朗玛峰(上)

2020-11-06 13:26:02 中国质量新闻网

绝美的风光是行者的梦寐所在,“让客户满意”便是华晨宝马发起“零缺陷”全产业链总攻的终极追求。

——记者题记

中国质量新闻网(特约记者 曹璞 沈阳报道)对于制造者来说:无论是说“工匠精神”也好,还是“精益制造”也罢……这些所有的理念都来自一个诉求——零缺陷,只是,把这三个字说出来需要勇气。10月30日华晨宝马技术和生产高级副总裁戴鹤轩告诉记者:“BMW以全链条卓越质量达成零缺陷目标。”

华晨宝马技术和生产高级副总裁戴鹤轩介绍铁西工厂

何谓“全链条的卓越质量”?记者在沈阳,从主机厂、到零部件供应商,再到4S店进行了一次扫描式的走访,管中窥豹地目睹了华晨宝马如何以卓越质量攀登零缺陷珠穆朗玛之峰。

空间优化、物流智能化、质量控制大数据化……一个都不能少

华晨宝马铁西工厂,诺大的一间工厂,厂长张涛竟是一位女士。她说起话来干脆利落:“在我们这里,惟有与质量相关的事才是重要的事,除此之外都不是重要的事。”后面的一句话让记者意外:“再好的设备,离开了人的因素,优质无从谈起。”

铁西工厂女厂长张涛介绍宝马在华生产布局

“德系制造”难道不是以科技为本吗?参观华晨宝马工厂之前,记者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一定是机器人飞舞,高大上、与全球同步的工艺和检测设备……然而,这些先进的工装设备对于华晨宝马来说仅仅是实现高质量生产的基本标配。

“鱼鳍”涂胶工位,智能机器人可以识别所有不同型的“鱼鳍”

这里,是华晨宝马铁西工厂的总装车间;这里,每天有1800辆汽车驶下生产线;这里,与我国轿车生产头部企业生产车间相比,工装布局算是拥挤的;这里,一层没有人工运输物料,所有的物料都是由AGV(智能物料运输车)运送。然后所有装配完的总成都会被传送系统送往二楼,从而保证了在有限的空间里生产流动线的通畅。

总装车间已经实现了所有工件无人物料运输

陪同参观的工程师告诉记者:“我们生产着6个基本车型,20个基本配置,一共有592个工位,完成大约4400个零件的安装,生产节拍是不到一分钟,也就是说50多秒都会有一辆宝马轿车驶下生产线,并且它们很可能前后相邻的车辆车型、配置是不一样的。这一切都是靠我们的‘智慧物流’来保证实现的。”

除了流动线设计,华晨宝马“智慧物流”就最大的看点。在总装车间的第一个工位,我们看到喷涂完的车辆工件从二楼廊桥通过升降机送达到这里。工程师特意提示我们注意:装配线上的汽车底盘上有一个灰颜色的小盒子,“那是一个很神奇的小盒子,”工程师解释说:“这就是我刚才介绍的、我们全球第一的智能识别定位系统。通过智能定位识别系统保证将所有不同的工件、材料准点、按时地送到指定的位置,同时它还与防错系统链接。车身数据和智能识别系统通过无线WiFi连接,将整个生产线现有的920个传感器、580个出发点整合在一起。这样,按照铁西工厂现在的产量来计算,这里每天要平均传输27.6万次的零件信号,同时还有17.7万次的自动打井数据的一个传输,通过后台这些数据的收集对比,保证我们质量的100%地达成设计要求。”

在这里,我们同样可以鲜明地感受到大数据时代来临的气息。工程师告诉我们:“我们每一个关键工序都有我们最高进度的电子扭力打井系统,我们不单可以保证每一个打井的曲线都是合格的,而且每一天在总装车间大概有208万个打井的数据,这些数据集中起来,会有一个强大的后台数据处理器进行大数据分析。我们的工程师一旦发现有任何的潜在的异常波动,便会提前发现风险,在风险变成问题之前把问题消灭掉。”

“科技,以人为本”的精髓

装备精良、工艺先进、管理智能……这些并不足以让记者惊奇,在生产车间有两个场景让记者印象深刻:装配线上一个个C型吊具和“丰田生产线拉绳”。

右面装配线的C型吊具是为了方便定制生产以及操作工人装配

请看照片右侧,那个个C型吊具可不是寻常铁架子,它可以做到±122度的调整,也就是说:吊具可以让流水线上的操作人员以最合理的角度和位置去完成底盘的所有部件的安装。“这些角度都是经过人机工程测算的。”工程师解释说:“你们看,生产线上的操作基本上是站立着装配的,没有弯腰的过程。吊具可以根据工艺需求,调整到员工体位最恰当、舒服的姿势工作。同时,C型吊具可以根据工艺需要,调整到光源最佳的位置,从而在客观上为装配操作到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而保证我们生产的产品质量稳步提升。”

这里保留着“丰田生产线拉绳” (摄影:曹璞)

看到照片上那个从上顶线上垂下来的、黄黄的吊环了吗?第一次看到它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在丰田元町工厂,那里是丰田首个整车生产工厂,也是精益生产方式的发祥地。“故障报警拉绳”随着美国学者撰写的《改变世界的机器》,以丰田精益生产方式的经典标志而闻名世界。

但是,在德系制造企业,我还是第一次看到“生产线拉绳”。此时,记者想起来了:二十年前华晨曾经与丰田有过短暂的合作。没有想到的是:华晨宝马将丰田精益生产方式的精髓保留了下来。

细细的拉绳、小小的吊环让我看到华晨宝马在追求高品质之路上并不以“德国制造”而自傲和固步自封。而是博大的胸怀、开放的心态兼收并蓄地以打造“零缺陷”产品为惟一目标。

张涛女士说:“我们的质量管理是以人为本。”

行走在铁西工厂总装车间,记者发现绝大多数车间里的办公室空无一人,厂长张涛女士告诉记者:“100万的产品里面只有3.4个不合格品,几乎约等于0缺陷了,对吗?那么现在我非常自豪告诉大家:我们的努力现在与这个值已经非常地接近了。我们知道再‘聪明’的系统、机器都是要靠人去操作、管理的,离开了人,它们只是机器、设备。因此,为了优化流程,包括我在内,所有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都要根据规定,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在生产一线‘走管理区域’。第一时间发现问题,优化流程,从而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中。”

张涛给我们讲了一个农民出身的、操作工的故事。她说:大家知道冲压类模具在使用过程难免出现问题,对模具精度的检测决定了产品的精度,我本人也会去检测模具的精度。

而我们有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出身的冲压维修工,他发明了在线检测箱,模拟冲压机运动原理,还原冲压信号的逻辑,从而实现了不占用生产线的时间、在线将不合格品检测出来。

后来,这个在线检测箱申请了专利,一些来参观的同行看到后,纷纷提出来要买这项专利。像这样由一线人员发明的专利,在我们铁西工厂不是个例,现在已经有10多个专利是由沈阳工厂的员工发明的。

“当前,我们迎来了4.0时代。”张涛厂长最后总结华晨宝马铁西工厂的“科技以人为本”的理念时说:“我们讲的技术创新,是包含了以人为本的工匠精神,即所谓的技术创新实质其是‘人和技术、新科技的关系’。离开了人,4.0只能是‘0’。”

总装车间里他们的荣誉墙 (摄影:曹璞)

在华晨宝马铁西工厂,每个车间都有一个荣誉墙,荣誉墙上张贴着工人技术创新的业绩和他们的照片。华晨宝马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政策,鼓励大家技术创新,其中有一项便是:获奖励创新奖的人员“7天宝马用车”。

“一位获得奖励的员工,开着宝马车,带着父母、爱人全家去大连度假,和亲人们一起分享他技术创新的成果。”张兴奋地告诉记者。

(责任编辑: 李素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