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六版>>

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多举措夯实食品安全防线

2022-10-25 14:15:36 中国质量报

监管严抓不懈 底线毫不放松

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多举措夯实食品安全防线

□ 傅江平 许创业

前不久,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启动深圳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线上考试。当天,深圳市11家连锁餐饮品牌企业及多家上线餐饮单位共327名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在“食安快线”App上实时参加考试,并实时统计结果。全程公开、公正、公平,获得了相关企业和食品安全从业者的点赞。

此次启动线上考试只是深圳市市场监管局最近在食品安全工作中采取的一项举措。为夯实食品安全防线,该局开展了多项市场监管工作,以实际行动赢得了深圳市民的称赞。其中,该局在8月份共开展食品生产企业日常监管153家次,查发现问题企业110家次;8月份共开展特殊食品生产企业监督检查4家次,检查发现问题企业3家次;开展2022年第二期食品快检产品抽查评价工作,并向社会公开征集食品快检产品;公示2022年第一期食品快速检测产品评价结果、2022年第十八期食品安全抽样检验情况等;持续推进大型食品连锁经营单位食品经营许可“申请人承诺制”改革,并同意5家大型连锁企业适用食品经营许可“申请人承诺制”;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全面实施食品安全风险分级监管;助力深圳市宝安区召开创建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冲刺动员会等等。

作为广东省首个“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深圳市连续5年在广东省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中达到A级。该市按照“四个最严”要求,从体制机制、财政投入、基层基础等各方面,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强基础补短板,推动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2021年度,深圳获广东省药品安全责任考核第一名。

2019年,深圳将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畜禽屠宰等监管职责划入市场监管部门,实现了食品安全从种植养殖到生产、流通、消费领域一个部门的全链条监管。食品和食用农产品检验、检测力量得到充实,从田间到餐桌“一道门、全覆盖、可追溯”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初步构建。深圳市市场监管局推动构建完善了“一街一车一室”食品安全快检网络;建立贯穿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运输全过程的无缝衔接监管机制,并牵头打造了“圳品”品牌;联合兄弟部门全面升级改造深圳市353家农批农贸市场;在全国率先设立“进口冻品集中监管仓”,最大限度阻断疫情传播风险,并发布全国首个冻品集中监管仓系列地方标准。

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在多个领域大力推进了食品及食用农产品抽检监测工作。近年来,深圳建立了全覆盖食品安全抽检体系,实现生产经营主体、快速检测和定量检测的有机结合。食品和食用农产品抽检量从2012年的1.92批次/千人提升到目前的10.59批次/千人,问题发现率3.22%。今年以来,持续开展学校及周边食品安全守护行动,完成对全市2900余家中小学、幼儿园食堂及近40家校外供餐单位的检查全覆盖;开展网络订餐整治,组织各辖区市场监管局对发现的近百条违法线索开展现场核查。

深圳市市场监管局通过完善舆情监测与信息研判多方协作的工作机制,构建起“全面监测、科学研判、舆情预警、危机应对、事后评判”的工作模式,定期发布舆情动态并科学解读。同时建立每月食品安全信息发布、食品安全周报信息发布机制,定期公布食品安全抽检结果。对食源性疾病事件和病例等信息进行每月通报,有效提升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和抽检监测的工作水平。

“智慧监管+信用监管”体系不断完善。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建设了全国首个市场监管系统智能指挥中心,形成巡查、检测、执法“三网”联动。全市11600多家200平方米以上餐厅和学校食堂后厨,全面推行“互联网+明厨亮灶”,消费者、经营者通过手机扫码实时查看后厨视频,已实现9类违法行为实时抓拍取证。建成深圳食品安全追溯信用管理系统,实现4400余家商超全覆盖,全市2600余家中小学、幼儿园食堂100%使用。构建食品生产企业信用综合评价+行业监管风险+大数据风险预警的三维指标模型。上线全市统一信用服务平台,完善信用监管和分级分类监管。“食安快线”及升级版“食安快线通用版”App已推出5年,线上培训3300余万人次、考核220多万人次,考核合格80多万人,实现在营餐饮单位线上培训考核全覆盖。2021年,深圳市市场监管局食品经营处被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授予“全国食品安全先进集体”。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今年以来,深圳市市场监管局也深入开展“星期三查餐厅”等阳光执法宣教行动,推动青少年校园“食育”工程向纵深发展,持续联动社会机构走进居民小区进行“社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建设等,推动食品安全科普教育深入市民生活。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我国最大棉花生产基地新疆进入棉花大 ...

  • 铸就“红色引擎” 释放澎湃动能—— ...

  • 山东日照港集装箱码头正在装运集装箱 ...

  • 建设质量强省 共享美好生活——甘肃 ...

  • 市场监管助力云南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