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八版>>

沈飞公司卓越质量“引擎”助推中国歼击机逐梦蓝天

2022-09-23 11:10:13 中国质量报

坚定航空报国初心 笃行航空强国使命

沈飞公司卓越质量“引擎”助推中国歼击机逐梦蓝天

□欧 阳 杨万锋 韩云鹏

2012年11月23日9时08分,歼-15舰载机首架次稳稳地降落在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甲板上。这是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沈飞公司”)镌刻在航空工业发展史上的又一个光辉里程碑,标志着我国航空武器装备实现了陆基向海基的重大突破。

10年来,一型型、一架架中国歼击机在沈飞公司升级换代,霸气十足地起落在中国的航母上,穿梭于祖国的万里蓝天,生动地诠释着沈飞公司对航空装备高质量的执着追求。

沈飞公司正式创建于1951年6月,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苏联援助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国营112厂),是以航空产品制造为核心主业,集科研、生产、试验、试飞、服务保障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飞机制造企业,是中国航空工业的重要发祥地,创造了中国航空史上一个又一个第一。

70多年来,沈飞公司坚定航空报国初心、笃行航空强国使命,几代沈飞人忠诚奉献、逐梦蓝天,共研制生产多种型号数千架歼击机,被誉为“中国歼击机的摇篮”,是中国重型歼击机研制生产重要基地,为我国航空武器装备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2018年1月2日,中航沈飞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实现了核心军工资产整体上市,被誉为“中国战机第一股”。

最近10年,沈飞公司实现了从三代到四代、从陆基到海基、从“有人”到“无人”的跨越,同时体制机制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传统企业到上市公司、从工厂管理到公司治理、从本部运营到集团管控。

沈飞公司荣获中国工业大奖、中国质量鼎、国防科技工业突出贡献奖、辽宁省第九届省长质量奖金奖等荣誉;被表彰为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全国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优秀企业、全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等;在全面质量管理推进40周年之际获得“全面质量管理杰出推进单位”称号;是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单位;入选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

助推沈飞公司向“世界一流航空工业集团”飞速发展的强大动力,不仅来自于航空发动机,还来自于沈飞公司探索推行“112质量管理模式”致力打造的卓越质量“引擎”。

质量巨匠担当“传承大使”

质量文化头部引领全方位浸润

在长期质量管理实践中,沈飞公司积淀形成了“诚信、精细、改进、卓越”的质量文化。看似平实的字眼,在沈飞人的字典里,却有着独特的解读:一手托着国家财产,一手托着战友生命;质量关系战争胜负,质量关系官兵生命;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胜算……

沈飞公司通过环境熏陶浸润、网络大学宣讲、“质量月”活动强化和质量警示片、质量案例手册警示教育等方式,推动质量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融入全体员工的血脉。

规则是文化的守护者。围绕规范员工质量行为,沈飞公司“两手抓”,一手抓质量警示惩戒,划出质量红线,明确“一禁止”“四不准”“七遵守”,签订质量承诺书、质量军令状,立起对质量失信行为零容忍的鲜明导向;一手抓质量激励奖赏,对在质量综合评价、质量专项提升、质量自主改进、质量瓶颈突破、质量问题攻关、质量指标提升、质量技术研究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者,给予一定专项奖励。

厚植质量文化沃土,激发质量文化自觉,沈飞公司远远没有停留在常规性动作、一般性推广,而是极致挖掘优质资源,做足传承文章,立起质量强企的风向标,迸发质量“酵母”的辐射力。

姚志成1955年参加工作,今年已经92岁。人事制度意义上已经退休30多年的他,如今还默默坚守在冶金专业金相分析岗位上,以67个年头打破了中国航空工业、沈飞公司创建以来同一岗位工作年限最高的纪录!

姚志成陶醉于金属结构的微观世界,深耕于金相分析专业,以专业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待检验检测工作,用担当的“宽肩膀”“铁肩膀”把自己练成了精通业务的“活字典”,积累建成珍贵的资料库和样品库,先后解决了上百项科研生产关键难题,有力保障了装备高质量交付。

为了弘扬姚老一心向党、航空报国,择一业、终一生的精神,沈飞公司在中航工业集团公司指导下,组织专门力量采写了《航空工业“保尔”——姚志成》一书。中航工业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作序,沈飞工业党组书记、董事长在新书发布会上致辞,策划开展了一系列主题宣传活动,推动姚志成精神代代相传。

方文墨长期致力于对产品质量与精度的钻研,创造了“0.003毫米加工公差”的“文墨精度”,被誉为“全国最好的钳工”,曾获得“中国质量奖”个人提名奖。而如今的“文墨精度”已达0.00068毫米(即680纳米)。

沈飞公司号召全体员工学习方文墨吃苦耐劳、刻苦钻研的品格,争做学习型、创新型、专家型职工;学习方文墨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品格,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平凡业绩;学习方文墨责重山岳、无私奉献的品格,忠于航空事业,甘愿无私奉献。

为了充分发挥方文墨的“酵母”作用,沈飞公司创建了方文墨劳模创新工作室,组建方文墨改进团队,主要承担紧固件、机体构件等航空标准件产品钳工工序以及全厂模具制造工作,对影响产品质量和加工效率的问题进行研究改进,短短几年已经成为青年成才的诞生地、技术创新的发源地、安全生产的实践地、攻坚克难的根据地,摸索出望、闻、问、切“四步工作法”和粗、细、精修整的加工工艺,先后被表彰为国家级方文墨技能大师工作室、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辽宁省优秀质量信得过班组等。

方文墨劳模创新工作室累计培养高技能钳工人才100余人次。方文墨的徒弟耿伟华、华成祥、杨国心等先后夺得近三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国家一类比赛)装配钳工、工具钳工第一名和模具工金奖,被表彰为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实现了钳工技能和工匠精神的传承。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人人重视质量、人人追求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质量文化氛围,在如今的沈飞公司已经真正形成。

沈飞公司党委鲜明昭示了党的理想信念宗旨,继承发扬了党的光荣传统,在实际工作中持续推动党的建设和质量文化建设深度融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被中共中央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流程文化驱动卓越管理

科学构建装备建设质量管理体系

基于公司使命与愿景,以战略为牵引,以业务流程和IT技术为载体,以质量管理合规及“战略—架构—流程—信息技术”贯通为主线,建立装备建设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业务的聚焦与变革、组织功能的调整与匹配、流程的承载与优化、人才的优化与提升、质量文化的建设与宣贯,推动质量管理体系与业务活动紧密结合。

同时,完善质量体系运行和监督机制,深化体系运行效果评价,努力实现质量管理“四个转变”:将质量管理的目标,从单纯的符合性、一致性,向确保用户满意、确保组织持续成功、确保高质量发展战略有效落实转变;将质量管理的载体,从以质量手册为载体的文件体系,向以创造价值、生成战斗力为目标的业务流程体系转变;将质量管理的方法,从运动式、突击式、粗放式、经验式,向基于架构引领、流程主导、信息化支撑的系统工程方法转变;将实施质量管理的主体,从单纯的装备承制单位,向包括机关部门、各类机构在内的全类型组织转变,保证体系得到不断改进完善,满足顾客的需求与期望。

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沈飞公司积累形成分散独立的管理系统,导致产品数据混乱、业务接口模糊、管理制度交叉重叠等问题,从而造成效率不高、业务运营风险不断增加。为此,沈飞公司根据集团AOS实施管理办法,基于合规要素概念,重新定义自身管理体系范围,最终确定安全、质量、成本、生产、人员、综合共六类35个管理系统。基于管理需求分析,确认管理系统与流程融合的优先顺序,深入分析质量管理体系与国标军标、管理制度与管理体系的承接关系,设计出“标准—管理要求—承接要求—流程—制度”的融合路线。

沈飞公司将流程文化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坚持“为客户创造价值和持续成功”理念,致力于构建以流程为主线,多系统、多要素、多工具融合,增值、规范、高效的卓越管理体系。将卓越管理体系及所处内、外环境作为有机整体,遵循“内外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的原则,以流程文化意识、流程文化根基、流程文化氛围、流程文化土壤为核心要素,实施以流程文化驱动的卓越管理。

一方面,从企业内环境着手,树立牢固的流程管理生态文化意识,形成变革创新的思维和动力;筑牢流程管理生态文化平台根基,畅通管理体系落地运行渠道;塑造流程管理生态文化氛围,提升变革创新准备度和接受度;赋能流程管理生态文化机制土壤,确保卓越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与持续改进。另一方面,从企业外环境发力,在集团统筹引领下,以开放包容、合作共赢为原则,融合外部成长要素,营造良好的卓越管理大环境文化生态。

通过内外环境共同建设、相互促进,实施共生、共建、共享的现代企业卓越管理,初步实现卓越管理体系“自生长、自完善、自发展”的流程文化建设目标,推动管理创新迈上新台阶,永葆卓越管理体系建设的动力和活力。

通过大型航空企业卓越管理文化生态圈构建,促进了流程标准化和流程优化,明确了各部门主责流程与执行流程,划清了管理职责和权限,提升了管理精细化和规范化水平,管理体系成熟度逐步提升。同时建立流程治理规范,优化健全制度体系,培育企业持续改善的基因,有效推进依法治企进程,业务综合管理科学性和执行力不断增强,实现了经济效益和质量水平的显著提升,极大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和产品实物质量的改善,企业运营质量和效益持续提升。

近年来,沈飞公司全面完成了集团公司考核主要经济指标,荣获“全国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特别奖”。

着眼产品转化战斗能力

创新推行“124+N”型号质量管控模式

在全寿命周期产品质量管理的核心理念下,沈飞公司聚焦航空装备高质量交付部队这“1”目标,满足军方及设计这“2”个要求,以质量策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质量改进这“4”项质量管理活动为牵引,通过实施精品塑造、“双零一降”工程、过程波动管理、质量问题归零行动、质量安全问题回想和预想等“N”项措施为载体,实施“124+N”全寿命周期型号质量管控模式,实现由交付产品向交付装备、交付战斗力转变。

沈飞公司持续开展质量大数据分析和技术质量攻关,识别影响科研生产重复多发、痛点难点技术质量问题,通过优化工艺方法、技术协调、改进工艺装备等措施,提高产品交付质量,不断提升顾客满意度。同时,充分发挥指标的导向作用,持续监视产品实物质量指标变化趋势,强化实物质量过程控制,识别质量波动情况,有效规避风险,从管理、技术等方面积极改进,切实提升产品实物质量,已连续6年实现型号单机让步品数量大幅下降、质量损失率下降几个百分点的目标,产品完好率和用户综合满意度保持行业领先水平。

伴随部队实战化训练任务的大幅增加,加快实现装备质量阶跃式提升已成为实现产品“又好又快又省”交付、达成用户满意的必要之举和当务之急。为此,沈飞公司深入分析当前产品质量现状,遵循“领导作用、垂范引领,聚焦痛点、注重实效,风险研判、科学应对,信赏必罚、奖惩并重”的基本原则,开展了“零超差、零保留、接装问题大幅下降”的实物质量“双零一降”工程。

沈飞公司紧盯“超差问题零发生、保留项目零办理、单机接装问题数量不高于九条”的目标,从人员意识、综合能力、考评管理等多个维度统筹规划,以质量意识强化实现问题“不想有”,以完备能力打造确保问题“不能有”,以质量考核震慑问题“不敢有”,采取创建推行“112+N”体系等诸多措施,取得全方位显著成效。

自“双零一降”工程实施以来,沈飞公司批产型号平均单机接装问题相较于2021年大幅下降,接装问题数量显著下降,客户满意度明显提升;产品实现零保留交付,从管理上为产品高质量交付客户保驾护航;不合格品平均单机相较于2021年再明显下降,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驱动技术改进质量提升

大力实施SAC“4X3”矩阵创新模式

沈飞公司依托创新平台、制度、模式“三位一体”创新架构,面向“技术研发、质量改进、管理提升、体制改革”四个方面,创建了独具特色的SAC“4×3”矩阵创新模式,驱动公司全面技术改进和质量提升,逐步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精益化。

创新平台由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防科技工业激光增材制造创新中心、博士后科研站、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定实验室等)、卓越管理平台(卓越管理单元、管理创新分校等)、专家型管理创新工作室(主要开展管理创新、方法创新、服务创新、业务创新)组成;创新制度由科技创新工作体系、管理创新体系组成;通过自主研发研究、引进消化吸收、产学研联合开发等模式开展创新。

结合国家科研项目、部委科研项目、政府科研项目、集团科研项目和预研项目、外部科研项目、技术研究需求、科研课题、技术攻关等开展技术研发;采取应用质量先期策划、零超差工程、零缺陷工程、零保留工程和精益改进、双五归零、合理化建议、典型案例、质量改进等多种举措开展质量提升;通过管理对标、前沿研究、课题研究、管理对标创新、管理提升任务、现场改善项目、劳动竞赛、先锋工程、QC小组、精益等开展管理提升;通过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航空产业生态系统、厂所协同新机制、混合所有制改革、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核心能力自主化、重要专业产业化、一般能力市场化、工业服务社会化、设备维保分公司筹备、转移非金属制造业务等多项举措进行体制改革。

“十三五”期间,沈飞公司完成了5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项智能制造专项、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工信部民机专项、4项国防科工局科研项目等重大创新项目;开展核心技术先进性水平评估,10项技术被评估认定为国际先进水平,58项被评估认定为国内领先水平;建成国内航空制造业规模领先的飞机复杂结构件国产数控装备示范应用基地,增材制造技术、基于移动终端的线缆管路装配三维可视化工艺技术、激光选区熔化成形生产线等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近十年来,沈飞公司承研国家、部委、省市科研项目174项,经费超15亿元。其中科技重大专项“高档数控机床在梁框肋等典型飞机结构件制造领域的综合示范应用”项目入选“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成就展。研究成果累计获国家、省部级科技奖81项,航空工业集团科技奖193项,其中“歼-15舰载战斗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公司拥有“国防科技工业激光增材制造创新中心”等四个省部级创新平台。目前公司拥有授权专利840项,其中发明专利490项,知识产权保护能力持续提升。

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的历史关键期,沈飞公司将深度聚焦“又好又快产品实现”和公司“三四五”发展目标,深入贯彻《航空工业集团“十四五”质量规划》与《航空工业沈飞质量管理“十四五”及2035年中长期发展规划》,勇担使命、迎接挑战,忠诚奉献、逐梦蓝天,集智聚力、引智增力、精准发力,努力打造法治沈飞、数字沈飞、精益沈飞,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科研生产任务,在建设“世界一流航空工业集团”的航道上奋勇进击。

112卓越质量管理模式

推行“1”种文化:“诚信、精细、改进、卓越”的质量文化,头部引领全方位浸润;构建“1”套体系:新时代装备建设质量管理体系,为整机战斗力提供有力保障;实施“2”种模式:“124+N”型号质量管控模式和SAC“4X3”矩阵创新模式,恰似飞机两翼,助推航空装备高质量研制生产成功交付、企业高质量可持续飞速发展。

(广告)

《中国质量报》【质量强国 我们在行动——质量强企·辽宁篇】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建设质量强省 助力辽宁振兴——辽宁 ...

  • 大明湖畔风光好 映日荷花别样红—— ...

  • 重点领域 重点监管

  • 内蒙古自治区2022年消费品质量安 ...

  • 贵州省遵义市农村公路交通网成为带动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