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二版>>

牙膏“抗幽”实为忽悠

2022-01-10 11:00:05 中国质量报

□ 胡立彪

前不久,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发布第15版致癌物报告,将幽门螺杆菌的慢性感染列为已知的人类致癌物。该报告引发幽门螺杆菌概念股大涨。一些号称可以“去除、杀灭幽门螺杆菌”、具有“预防胃癌”功效的“抗幽牙膏”,也出现销量增长。但医学人士表示,治疗幽门螺杆菌引发的感染可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和专用药物,而牙膏不是药物,并不具相应功效,宣称“抗幽”,实为忽悠。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能够在人体胃内长期定植并导致慢性炎症的细菌,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也是胃癌的高危因素。“幽门螺杆菌定植在胃中”是该细菌的显著特性,因此依靠牙膏刷牙这一口腔清洁环节来预防或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中国科协、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主办的“科学辟谣平台”曾刊文,专门就“用‘抗幽牙膏’杀灭幽门螺杆菌”进行科普辟谣。

从法律角度看,宣扬牙膏具有治疗功效涉嫌违法。根据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的《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规定,牙膏参照普通化妆品的规定进行管理。牙膏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功效评价后,可以宣称具有防龋、抑牙菌斑、抗牙本质敏感、减轻牙龈问题等功效,但不能明示或者暗示有医疗作用,也不能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功效宣称。《广告法》第17条规定,除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外,禁止其他任何广告涉及疾病治疗功能,并不得使用医疗用语或者易使推销的商品与药品、医疗器械相混淆的用语。显然,一些商家对牙膏产品作“抗幽”宣传,涉嫌违反该法。

尽管牙膏“抗幽”已经被认定为虚假宣传,但为何依然有商家试图混淆视听,敢于再三触碰法律红线?原因很简单:能够赚取巨额利润。据媒体调查,目前在几家知名电商平台均能见到宣称具有“抗幽”功效的牙膏产品,名目繁多且销量可观。如“幽XX星”“幽XX鑫”“必X停”等,单支价格从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是同规格常规牙膏的数倍乃至十几倍。“抗幽牙膏”能够卖出去,一方面是因为有需求,许多消费者受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发的疾病困扰,他们急于寻找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容易轻信一些不法商家的宣传忽悠;另一方面是因为商家忽悠“有术”。

所谓“术”,大体有三。一是夸大幽门螺杆菌危害,制造焦虑。幽门螺杆菌确实会引发一些胃肠疾病,甚至与胃癌具有正相关性,但医学专家指出,感染该病菌不必过度紧张,目前已有成熟有效的治疗方法,绝大多数人可以通过口服药物治疗在两周内根除细菌。然而一些不法商家却用“小病不医招大病,小钱不花遭大灾”“一条牙膏和一条生命谁更贵很难选吗?”等话术,靠烘托谈“幽”色变的恐怖氛围卖货牟利。二是打高科技牌,抬高身份。“获XX创新科技奖”“独家专利配方”等是“抗幽牙膏”常用宣传语。但实际上这些只是商家自说自话,缺乏权威的科学依据。三是在名称品类上做文章,混淆概念。前文提到,牙膏参照化妆品管理,申请许可证为“妆字号”,而一些商家却将“抗幽牙膏”申请为“消字号”,以此逃避监管。不过,“消字号”产品是卫生消毒产品,并不属于药品,与“妆字号”产品一样不具任何疗效,也不能宣称疗效。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商家虽有忽悠术,但要戳穿其伎俩并不难。从消费者角度讲,多了解一些有关幽门螺旋杆菌的知识,及一些有关药品管理方面的法规标准,就不至于上当花冤枉钱。从监管角度看,完善相关法规标准,加大监管力度,消除监管盲区,提高违法成本,即可有效遏制商家虚假宣传。据悉,国家药监局已起草《牙膏监督管理办法》,该办法从备案、生产、经营全过程对牙膏产品予以规范。相信其出台施行后,有望将“抗幽牙膏”彻底清除出市场。

《中国质量报》【观象台】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冬奥之光,多彩冰灯”为主题的第4 ...

  • 我国首条民营控股高铁—杭台高铁正式 ...

  • 北京市石景山区市场监管局对列入3C ...

  • 带你认识乳腺X射线空气比释动能基准 ...

  •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市场监管局通过多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