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品牌>>品牌风采>>

BIM技术让中国二十冶开启“智造”模式

2022-11-04 15:09:23 中国质量报

□ 张 彬 本报记者 徐东周

打开平板电脑,登录中国二十冶集团自主研发的工程管控平台,地下管廊横断面、复杂点部位的信息、走线位置……每一道工序的施工顺序均一目了然。在雄安高铁站枢纽片区市政道路、综合管廊、给排水管网系统(二期)三批次工程项目信息化展示中心,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北方公司(以下简称二十冶北方公司)副总经理、雄安高铁站项目负责人黄骥给记者展示了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电脑上呈现出的效果。

“随着数字化发展,运用数字化技术提升智能建造水平成为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流。”黄骥告诉记者,二十冶北方公司在雄安项目整个工程过程中充分应用了BIM技术,建立全生命周期数字档案,通过项目未来施工场景展示、教育培训和可视化交底,模拟现实环境,让施工现场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获得沉浸式的交互体验,对下一步的施工、安装等工作做到心中有数。

据黄骥介绍,通过BIM手段,将工程采用的施工工艺、材料等进行作业面模拟施工分析,从而实现对细部构造质量隐患的点对点击破,能帮助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迅速找到问题原因,提高建造质量和生产效率。

在雄安新区,BIM平台的搭建让规划设计审批监管更加严格,质量更有保障。通过BIM审查审批,推进工程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营全周期一体联动,确保建设项目“一张蓝图干到底”。中国二十冶集团牢牢把握雄安新区发展机遇,2019年中标雄安新区容东片区(AF)RDSG-2标段之后,举全集团之力组建了一支“BIM突击队”。这支队伍平均年龄27岁,涵盖了结构工程师,给排水工程师,动画制作、编程等技术人员。他们从三维图纸审核、碰撞检查、模型算量、可视化交底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不断挖掘新的应用点,解决了一个个技术难题。仅仅一个月的时间,他们在完成交付节点的同时,通过检测,统计出约80多项图纸问题,为后续工作开展做好铺垫,为项目高标准、高质量交付立下汗马功劳。

入驻雄安新区以来,二十冶北方公司以BIM技术为基础,建立了包含建设统筹、招采管理、成本合约、设计管理、工程管理、安全质量、工程管理的项目管理体系。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还自主研究出了一套参数化市政建模,成功打通了项目BIM平台、智慧工地平台与雄安建管平台的数据互通,受到项目业主、监理等各方的称赞。

二十冶BIM团队在雄安新区收获了喜人的成绩单,他们先后荣获了第二届冶金建设行业BIM应用技能大赛一等奖、中冶集团2020年度BIM技术应用大赛民用工程奖、中国市政工程协会第二届“市政杯”BIM应用技能大赛综合组二等奖、首届工程建设行业BIM大赛二等奖、河北省第二届建设工程“燕赵(建工)”BIM技术应用大赛一等奖等奖项。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沾临黄河特大桥路面沥青摊铺全部完成 ...

  • 华亭:“牛状元”的“牛”计划

  • 情满光明科学城 蝶变有我勇毅行—— ...

  •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采用标准化种植模 ...

  • 抓住重点 创新形式 提升质量——贵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