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民生>>舆情>>

瑞幸咖啡造假可以和解 中国企业的诚信如何挽回?

2020-12-18 11:04:16 中国质量新闻网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闫冬)12月17日,有多家媒体报道,瑞幸咖啡造假案有了最新进展。当地时间周三,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表示,针对造假指控,瑞幸咖啡同意支付1.8亿美元(约合11.75亿元人民币)达成和解。瑞幸咖啡也在官方声明中表示,公司已经和SEC就特定前高管和员工的伪造交易行为调查达成和解,“目前公司和门店运营稳定、经营正常。”

支付了巨额资金,瑞幸咖啡暂时可以“喘口气”了,表态无非是以后抓好经营,卖好产品,或许对于他们来说,和解意味着某种结束。但是,这次造假让国际社会对中国企业诚信的质疑如何消除?对中国企业在金融市场的不利影响要如何平复和挽回?

有人指出,就这一次事件,就足以在未来几年甚至数年,令全球投资者对整个中概股的声誉和信心都会大打折扣。更有悲观者认为,届时国内会有很多创业公司因为拿不到下一轮投资而裁员甚至破产,由此产生新一轮的裁员海啸。

一位资本市场专家的话也许能代表很多人的心声:瑞幸崩盘事件中最无辜、受损最严重的不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投资者,而是无法维系的国内中小加盟商,无法收到货款的中国供应商,无法领到工资的中国员工,无法偿还贷款的国内银行,以及在全球范围信誉受损的全体中国人。

信誉破产,就是品牌企业的脑死亡!

有网民一针见血地表示,蒙得了一时,蒙不了一世,牟取暴利的背后也只能让他们丢失了诚信这个最起码的立身之本。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诚信始终放在第一位,才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安身立命。

曾几何时,瑞幸靠美好的故事获取资金热捧,靠“烧钱”快速扩张,低价推产品迅速抢占市场份额,吸引了眼球的同时也埋下了巨大的隐患。但是,就算是经营状况不好,也不能采取造假的方式谎报业绩。作为在海外上市的公司,严格遵守相关市场的法律和规则是最起码的要求,真实准确完整地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不仅仅是对自己、对市场、对股东负责,也是对中国企业的一种负责。出了问题给整个中国企业带来的伤害,瑞幸能否承受得起?摸摸胸口那里是否还有温度?

瑞幸的造假案暂告一段落了,但要为此买单的却不止瑞幸,无数的中国企业都可能将背负上诚信缺失的重压。中国企业赔上的信誉,绝不仅仅是1.8亿美元这么简单。

诚信不立,企业何兴?

(责任编辑:莳伊)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贵州省市场监管局切实将“我为群众办 ...

  • 河南省计量院技术援助灾后重建

  •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充分发挥水田资源 ...

  • 河北唐山市滦南县大力推动果品业提档 ...

  • 黔西:辣椒丰收采摘忙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