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质量新闻网餐饮资讯!
当前位置> 餐饮资讯>>品牌口碑>>

1亿品类销量背后:面对同质化竞争 茉酸奶变身牛油果符号“打造者”

2025-05-21 12:39:49 中国质量新闻网

截至目前,茉酸奶牛油果品类的总销量已接近1亿杯。11年来,茉酸奶以持续创新的产品力,奠定了在现制酸奶行业的地位。近日,茉酸奶强势开疯狂牛油果月,即以“牛油果+战略,通过扩充产品矩阵、深化食材创新破局行业同质化!

整个“疯狂牛油果月期间,茉酸奶会在“原创牛油果酸奶奶昔巴旦木牛油果酸奶奶昔“开心牛油果酸奶奶昔三款爆品基础上,全新推出”柚子羽衣甘蓝牛油果酸奶奶昔“和”芭乐牛油果酸奶奶昔,让更多人感受牛油果与现制酸奶的独特魅力。

再进化:以差异化构建牛油果美味宇宙

茉酸奶从不惧怕竞争,面对同质化竞争而另辟蹊径,重磅推出【柚子羽衣甘蓝牛油果酸奶奶昔】和【芭乐牛油果酸奶奶昔】两款全新产品,进一步巩固在细分市场的优势。

“羽衣甘蓝”是近几年的网红菜。茉酸奶以此作为切入口,将其和柚子、牛油果结合,推出“羽衣甘蓝牛油果酸奶奶昔”,用“轻爽”刷新每一个细胞,堪称创意与美味的结合。牛油果的醇厚质地与酸奶融合,柚子的酸甜与羽衣甘蓝的清香相互交织,层次丰富,令人回味无穷。整体风味清新自然,以柚子的酸甜为主导,牛油果的醇厚和羽衣甘蓝的清香若有若无,恰到好处。柚子粒的加入,更是为奶昔增添了一份清新口感,清爽解腻,让人欲罢不能。

芭乐维生素丰富、开胃消食,是近几年水果界的“新宠”。茉酸奶不仅看中其营养价值,也看中其粉红色颜值。在研发人员的精打细磨下,诞生了“芭乐牛油果酸奶奶昔”。它别具一格,底部是新鲜牛油果捣成的细腻泥状,浓郁的绿色散发着牛油果特有的奶油香气;红心芭乐风味的酸奶,粉红色的奶昔弥漫着芭乐的甜美果香,与酸奶的微酸相得益彰,口感轻盈且富有层次。顶部的椰子脆片,淡淡椰香为整体风味增添了一丝清新,粉红与绿色的搭配充满活力,每一口都能让人感受到牛油果的绵密、芭乐的甜美以及椰子的香脆。

好的产品,从来不缺欣赏者。两款新品一经上市,便迅速俘获消费者的心。在小红书中,不少消费者被柚子羽衣甘蓝牛油果酸奶奶昔深深吸引,他们说“牛油果的醇厚加上羽衣甘蓝的清香,堪称‘仙品’,清爽又解腻”。

芭乐牛油果酸奶奶昔的推出,更是稳稳“拿捏”了颜值控们的心,成为不少门店的当日爆品。在小红书更引发630W+的讨论,牛油果的绿加上芭乐的粉,艺术般的色彩结合,仿佛初夏的少女,谁能不心动呢。

供应链筑基:在茉酸奶有“牛油果黄金标准”

创新从来都不是无缘无故的,它的背后集结了强大的产压能力、供应链基础、食安管控等。茉酸奶建立从产地到门店的完整牛油果品控体系,以全球视野布局牛油果供应链,精选秘鲁、智利、肯尼亚、墨西哥等种植区的哈斯牛油果,与国际头部供应商战略合作,建立从品种筛选到规格管理的全链条标准。为确保每一颗果实达到150g黄金克重与熟度的理想状态,品牌定制“产地直采-全程冷链-动态监测”的精细化流程。通过物流的专业生鲜运输网络和“班车化”冷链配送体系实现同城当日达,全力锁住新鲜。在原料端,茉酸奶以激光溯源技术完整记录“产地-供应商-催熟时间-最佳赏味期,确保每杯饮品中的牛油果风味稳定如一。

针对牛油果后熟特性,茉酸奶通过自建催熟库实现精准温湿度调控使果实均匀软化,保障风味与熟度。门店端则构建“透明厨房”体系:操作台半开放式设计配合透明橱窗,消费者可直观见证牛油果从去皮、切片到现制奶昔的全过程。为强化终端品控,茉酸奶针对“食材存储、食品效期、水果保存”等问题强化核查,在创造美味的同时更添安全保障。此外,茉酸奶应用含B420益生菌的有机酸奶基底,以每杯超1000亿活性乳酸菌强化产品功能属性,为牛油果这一核心味觉更添助力。

品牌破圈:1亿销量 从产品矩阵到“牛油果IP符号”

1亿,不仅仅是销售数字,更是消费者对茉酸奶的强大认同。在11年的创新中,茉酸奶已超越产品层面,形成独特的“牛油果消费文化”,这也是“疯狂牛油果月”开启的原因。这种“超级食材+社交货币的双重特质,使品牌摆脱价格竞争泥潭,持续收获高净值消费人群的青睐。茉酸奶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喝茉酸奶牛油果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远远超出了一杯饮品的价值边界。

在1亿销量中,其中原创牛油果酸奶奶昔累计售出近4700万杯,巴旦木牛油果酸奶奶昔也实现累计超过2500万杯的销售佳绩。作为两款“招牌产品”,直观地反映了消费者的高度认可。在小红书上,#茉酸奶牛油果奶昔#这一话题拥有近6000万的浏览量和超过16万的讨论量,热度可见一斑。

茉酸奶不断将“牛油果”从食材转变为文化符号的能力,值得整个行业借鉴。未来,茉酸奶将继续以“牛油果“为媒介,推陈出新,打造“牛油果矩阵味觉版图,书写中国新茶饮品牌不断突破创新的全新叙事。

(责任编辑:陆明)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