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财经>>产经>>

2021国际大数据竞赛落幕 听听参赛选手怎么说

2021-12-28 16:10:36 中国质量新闻网

过去5个月,来自9个国家433所高校的3667支战队都在为同一场赛事忙碌着——2021国际大数据竞赛。向上生长总是艰难的,他们中,有的是与队友异地只能线上协作、有的团队在高铁站敲代码、有的参赛者键盘敲掉了5个键……而经过激烈角逐、层层比拼,这场比赛的收官盛典也终于拉开帷幕,于12月27日的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举办了颁奖仪式。

今年国际大数据竞赛可以说是赛题前沿、赛果喜人。此次大赛特等奖由来自西南交通大学的团队获得,一等奖、二等奖获奖队伍成员分别来自清华大学、南开大学、查尔姆斯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国内外院校。而比获奖更重要的是,透过这场竞赛,我们清楚看到全球大数据领域人才辈出,“以赛促学”在AI人才培养中意义非凡。

与产业“牵手”的机会

大数据的时代价值不言而喻,无论是发展数字经济,还是建设智慧城市、智慧社会,而其中的“建设者们”,是既要懂技术、又要懂行业的复合型人才。本着这样的初衷,百度贡献了来自交通真实场景的20000条样本数据,让选手们通过竞赛解决的问题真正是从产业中来,到产业中去。

此次大赛二等奖团队之一“西电小Faker”的选手,回忆参赛初衷时提到,“我发现大数据竞赛跟传统目标检测、分割的比赛不一样,不是使用一些大模型来一昧追求精度,而是有对于模型实用性方面的考虑。”正是对比赛理念的高度认同,他们报名参加了比赛,并取得了可喜成绩。

另一位来自“绝地反击2.0”的选手在谈及此次比赛的收获时认为,大多数学生们都是计算机专业、深度神经网络领域的开拓者和冒险家,长久以来沉浸在单点上的科学研究,对某一领域的知识十分了解,但与此同时,也很少有机会系统性、完整性地去面对一个工业生产上的真实问题。通过这个比赛,能够有机会学以致用,尝试各种技巧和工具,完成学术研究到工业实践的对接,是自己和团队最大的收获。

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真正在实际产生价值的AI,有一整套复杂的业务流程,从理解技术本身原理、从业务中定义真实问题、到产品设计与运营推广等等环节缺一不可,而这一切工作能够高效完成的背后必然是一个紧密协作的团队。

竞赛作为产业实践的“试炼场”,一方面,考验着参赛者的团队协作能力;另一方面,更能让大家精准地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来自吉林建筑大学的一位参赛者回忆比赛过程时提到,自己的队友基本上都是在准备考研的同学,但是由于自己之前使用的框架与此次比赛的官方框架不同,对一些工具使用不太熟悉,队友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组织一起线上交流,团结一致解决问题。他说,“我始终都觉得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这份安全感给了我很强的信念”。

而“绝地反击2.0”团队成员里,有一位在东京工业大学求学,但是为了让比赛顺利完成,他毅然放弃高薪的日本实习机会,选择回国线下完成比赛。他的队友非常感动,“感谢百度和西交大提供这次比赛机会,让我和远在东京工业大学的好友,能够有真实学以致用的机会,和一起并肩作战的阵地。”

今年的国际大数据竞赛参赛队伍创开赛以来历史新高,涵盖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悉尼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等国内外名校学生参赛。每个团队都在比赛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难题,但同时也在解决产业难题、与队友紧密协作的过程中,开拓了视野,精进了专业能力,为成为一名真正的“复合型人才”打下了基础。相信,未来在产学研联合赛事的沃土上,还将有更多优秀的AI人才茁壮成长。

(责任编辑:加贺)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河北承德:巧手匠心迎冬奥

  • 万山区:“旅游+”,探索资源枯竭型 ...

  • 到民间去:潘鲁生民艺展亮相中国国家 ...

  • 夜游老街唤起古城记忆,泰安打造文旅 ...

  • 寒冬美景 平凉华亭市现雾凇景观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