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质量新闻网汽车频道
当前位置:>>汽车频道>>新闻>>焦点图

仰之弥高孔子音 千澄百镂五彩陶——“2021年BMW中国文化之旅”古城建水探访记

2021-07-27 20:13:12中国质量新闻网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特约记者 曹璞 云南建水报道)建水县,建制从三国蜀汉时期开始,元朝定名“建水州”。7月24日,记者跟随“2021年BMW中国文化之旅”来到建水市,这座古城拥有保存完好的建筑水平和规模宏大的“文庙”,而且建水紫陶烧制技艺在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幽兰余音数千年 妙堂学子硕百万

单就物理距离来讲,云南建水在帝王时期确属“天高皇帝远”,但这里藏着规模仅次于曲阜、北京的孔庙的文庙。曲阜,孔子的故乡,始建于公元前400多年;北京孔庙,但凡中举之人都要在这里刻字立碑,曾是天下文人“一举成名”之地。仅就上述,我们便能感受到汉文化对边陲之地深远的影响。


孔子抚琴的石雕像 摄影 曹璞

走进文庙,开阔的高台之上是一尊孔子抚琴的石雕像,由数块石头拼接而成。雕刻工艺并不出色,但孔子眉头微皱、长髯下垂,通过琴音抒发忧国之思的形象生动地体现了出来。


文庙 摄影 曹璞

这座始建于公元1285年、占地面积7.6万平方米的文庙,历经50多次扩建增修,完全采用南北中轴线对称的宫殿格局,东西两侧对称布置多个单体建筑。总体来说,这座文庙从建筑布局到牌楼乃至榫卯工艺的应用,全是汉文化的经典传承,“德配天地”“道冠古今”……每一道牌匾都体现着刻着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经典。

image.png
象驮石碑的形象颇为罕见 摄影 曹璞

大象,在中国古代建筑语言里是吉祥的象征,而文庙多是敬拜孔子、育人成材之地,动物雕刻形象多是龙、狮,而大象的形象出现在文庙,这大概便是与当地文化融合的结果。


聆听清华大学邹广文教授的讲课 摄影 曹璞

在文庙里,来自清华大学的邹广文教授开讲“儒家思想及其现代价值”,他说,从庄周到孔子再到百家争鸣,2000多年来孔子积极入世的哲学思想逐步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儒学思想的核心所在。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本框架,时间是公元前770年到221年。

image.png
文庙内收藏着元代、刻有孔子教学、宋高宗的赞诗碑 摄影 曹璞

文庙内竖立着一座元代的石碑,碑上生动刻着孔子教学、授课的场景,以及宋高宗皇帝“大哉宣圣,斯文在兹……”的诗句。看,孔子的额头有一个圆圆的凹坑。据说雕刻原作孔子的额头是高高凸起的,学子们觉得摸摸那凸起的额头自己便能够变得更加聪明,久之额头就被摸出来凹坑。再后来,参加科举的学子们会拿一个铜板放进去,如果掉不下来就是高中的吉兆。


摄影 曹璞

哲学,追问的是万物本源;哲学,感悟的是人与万物之间的关系。而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被中国文化精英世代奉为行为标尺,他们对国家、对民族的使命感不是来自上帝、神灵,而是儒家思想注入的“身为社会精英”品牌的内核。这便是中国近3000年来,上至皇帝以为子民造福、下至儒生以为天下苍生而发奋努力的发端和根基所在。从某种意义上说,儒学实现的、强大的社会功能,让中国的主流文化摒弃了神对人民的精神统治。

image.png
保存完好的建水古城 摄影 曹璞

3500年传承108道工序成就建水制陶工艺

行走在建水古城,大概两公里的街长,隔三差五地就会有一个建水陶的铺子,这里制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便走进一间铺子你都能够看到陶制的茶壶、茶杯、盆、碗、碟、缸、汽锅、烟斗、文房四宝应有尽有。我们来这里探访建水制陶工艺。


看,店家显摆的、经过她“养”的紫砂茶壶 摄影 曹璞

大凡数千年的考古都会与“陶器”发现相关。2019年记者在参观以色列伯克利大学的时候,讲解员是一位犹太小伙子,大概是他看我听得认真,弯腰捡起来一块碎陶片,对我说:“这个就是3000多年前的陶片,送给你。”今天那个陶片被我高高地放在书架的最顶层。而中国的考古学家对建水县燕子洞新石器时代遗址的挖掘,发现了距今3500多年的陶丸、陶网坠,证明建水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原始制陶工艺,也就是说建水陶瓷萌芽于新石器时代晚期。


巨大的陶梅瓶彰显着制陶技艺的高水准 摄影 曹璞

3500年,建水的陶器带着好久远的历史回声!我们来到“陶茶居田记窑”见到了建水制陶标杆人物田静。她,一身黑的绸缎衣衫,胸前挂着一颗温润的和田玉,她告诉我们:我国名陶很多,但是,惟有建水紫陶是“由瓷到陶”。1980年,由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杨大申等教授与建水工艺美术陶厂联合对城北两公里的碗窑村古窑址进行考察,对古陶器残片作了研究后认为建水陶历经汉唐宋,成长于元明清时期,“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


田静介绍建水陶的历史 摄影 曹璞

“正是因为建水陶的制造工艺是由瓷转化而来。”田静介绍说:“所以建水陶拥有着如玉的温润,若瓷的光芒。换句话说,‘瓷性’是建水陶与其它紫砂、陶制品最大的区别。除了烧制工艺,让建水陶具有这些特质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建水陶的陶泥取自建水境内的五彩山,陶泥含铁量高,使成器硬度高,强度大,表面富有金属质感,叩击有金石之声,有‘坚如铁、明如水、润如玉、声如磬’之誉。建水陶讲究精工细作,尤其注重装饰,它以书画镂刻、彩泥镶填为主要手段,集书画、金石、镌刻、镶嵌等装饰艺术于一身。”


车间里堆放着采来的“五色土” 摄影 曹璞

走进车间,记者看到两位工人正在做“澄泥”工序,他们从池里舀出泥浆倒入筛框里,细细的泥沙便流了下去,颗粒略粗一些的留在了筛子上。我问陪同参观的人:“筛子是多少目?”她告诉我“280目。记者知道,瓷土过目的标准是300。田静介绍说,这个工序很多人用电力完成,但是为了保持泥沙最自然、原始的状态,我们还是坚持用水力。

image.png
工人用水力澄陶泥摄影 曹璞


这泥条摸上去如婴儿一般光滑柔软 摄影 曹璞

据田静介绍,“陶茶居田记窑”要经过108道工序才能完成,这确实令记者意外。在车间里,记者发现了另外一个现象:这里的工人全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年轻人多不愿意从事传统工艺项目,这是非遗传承中的一个问题,而田静的工厂里怎么会有那么多年轻人?陪同参观的人员开心地笑着说:“您提的问题真好,这也是我们为了将建水制陶技艺传承下去,给愿意学习建水制陶技艺的年轻人提供三个月的免费学习时间。等他们通过考试之后,还可以回到家乡,在家里边做农活,边做我们的工作。”田静的办法让建水制陶技艺在年轻一代得以延续、发扬光大。我们在赞赏田静因地制宜地将这项技艺传承下去的同时,也要给这些愿意学习传统技艺的年轻人点赞。


传承建水制陶技艺的年轻人们 摄影 曹璞

“无责任 不豪华”的华晨宝马

在本次探访活动即将结束的时候,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魏岚德博士接受了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书面采访。记者向魏岚德博士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华晨宝马不久前发布了《2020可持续发展报告》,其实今年很多企业都在谈论可持续发展,华晨宝马在可持续发展领域有什么特点?

魏岚德回答:“从2014年开始,华晨宝马就通过发布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形式,透明公开地与公众分享华晨宝马对环境的影响。我们的可持续发展管理有几个特点——首先是在推动可持续发展领域,我们是先行者,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的企业核心战略;其次,我们的方法是通过创新和前沿技术驱动可持续发展,其特点是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在整个价值链上产生极大影响。而我们把人与社会放到与企业利润同等重要的位置,这是我们区别于其它企业的重大特点。”

在华晨宝马的历次发言中提出了一个概念,即“无责任,不豪华”,怎么理解这个概念呢?魏岚德说:“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意味着绿色,它更关乎人与社会。华晨宝马明确了三个可持续发展方向,包括气候变化行动,负责任、循环和有韧性的价值链,以及负责任的企业公民。BMW坚信一个负责任的企业不应仅关注销售与利润,还应以长远眼光看待更有价值的事。2019年,著名的CEO圆桌会议发表了一份声明,认为优秀的企业应肩负责任,并为客户、员工、供应商、社会和股东创造不同维度的价值。”

除了我们的品牌、产品和服务,我们还为社会创造价值。我们将继续贡献本土社区,为建设一个更加美丽的中国贡献力量。通过企业社会责任项目,我们不仅履行了对员工、对社会的责任,我们还通过创新方式连接利益相关方,扩大社会影响。”

话题拉回“BMW中国文化之旅”,魏岚德博士表示,“BMW中国文化之旅”完美诠释了BMW企业社会责任“以赋能创造共享价值”的理念。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结合的新BMW 7系华彩辉耀典藏版是东西方美学互融共生的典型代表。成为打造企业声誉与品牌美誉度的独特手段——“BMW中国文化之旅”通过BMW为“联结”,充分调动社会资源,不仅极大帮助解决了社会问题,在长期并且持续创新性地贡献于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同时极大地提升了企业声誉及品牌美誉度。

“BMW中国文化之旅”已经进行了15年,本次云南探访分为东、西两条路线,更加深度、多元地体验民族文化中相融共生、天地人和的可持续生态文化并探寻传承千年的“风物匠心”。

同时,“我们持续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合作,遴选来自云南的5位非遗传承人进入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BMW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创新基地,与清华美院导师共同开发的非遗文创产品。

(责任编辑:陆明)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