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质量新闻网汽车资讯
当前位置:>>汽车资讯>>新闻>>焦点图

元阳梯田 哈尼人掌中的一块“翠玉”——“2021年BMW中国文化之旅”探访记

2021-07-26 17:43:32中国质量新闻网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特约记者 曹璞 云南元阳报道)7月23日,天时不时飘着小雨。“2021年BMW中国文化之旅”的车队一早离开普洱,直奔云南红河州元阳县的哀牢山,探访中国第45个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元阳哈尼梯田。在这里,你能见到最干净、最丰富的翠绿。


天上掉下的一块“翠玉 图片由官方提供

掀开山雾缭绕的面纱

曾经看到过各种元阳色彩斑斓的照片,但是,当记者真正站在这片土地上的时候,极目望去,远处因为光的折射,青色的山峦被云雾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绵延起伏、若隐若现。一片翠绿从眼底铺开,向远山展去,插秧的季节刚过,那通透的碧绿使这片土地如巨大的冰种翠玉,蜿蜒的田埂便是美丽的翠纹。


华晨宝马企业社会责任部高级经理杨新斌致辞 图片官方提供

华晨宝马企业社会责任部高级经理杨新斌对记者说,“BMW中国文化之旅”旨在通过不一样的角度,看见文化、体验文化。人们常说的“元阳梯田”是红河哈尼梯田的一部分,是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利用红河南岸的地理气候条件,创造的农耕文明奇观。其中心区就是元阳梯田,按照《红河哈尼梯田申遗文本》确定的范围,红河哈尼梯田遗产区和缓冲区总面积为461.04平方公里,比北京海淀区的面积还要多30平方公里。这里,一年四季有不同的景色。


法国摄影师杨·莱马拍摄的这张元阳梯田轰动世界 翻拍 曹璞

哈尼族博物馆的解说员是哈尼族小伙子,他的普通话非常标准。他说,从汉代开始,哈尼族就来到了这里。这里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还是1992年法国摄影师杨·莱马来到了这里,后来他给自己起了中国名“阎雷”。他新婚蜜月旅行来到当地,并拍下了元阳梯田的照片——《山岭的雕塑家》。杨·莱马数千张关于哈尼梯田的照片与30多万字的作品一起发表,使红河哈尼梯田在1993年被评为新发现的世界七大人文景观之一。

image.png
摄影 曹璞

这位哈尼族小伙子自豪地告诉我们:“我们这里是‘双遗’产地,除了是世界文化遗产,还是联合国的粮农组织颁发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

1300年前,“和泥阁畔”部落由西藏经四川一路向东南迁徙,最终落脚到这里,还有一部分向越南、老挝迁徙。“哈尼族迁徙史其实就是一部被欺负的历史。”哈尼族小伙子指着哈尼族迁徙地图说,“他们在这深山里开创了梯田农耕模式,红河哈尼梯田是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利用特殊地理气候,同垦共创的梯田农耕文明奇观,建起森林、村庄、梯田和水系‘四素同构’的生态圈。”

山峦起伏,梯田层叠,哈尼族开垦的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沟边坎下石隙也开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数亩,小者仅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万亩。


摄影 曹璞

简要概括哈尼族特有的“四素同构”生态圈便是:哀牢山上生长着蓄水能力比较强的植物,这些丰富的植被组成的森林起到天然蓄水的作用。哈尼族的村庄都设置在半山腰的位置,村庄之下是开垦的梯田,森林提供生产、生活、用水,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生态水系。


丰富的植被、缭绕的山雾将哈尼拥入怀抱 图片官方提供

云雾在山峦间飘渺,到处是淙淙流水,梯田倒映着淡蓝色的天光层层叠叠、蜿蜒起伏……在这里,水系上的水分在低河谷地区蒸发得比较快,上升后遇到冷空气,迅速以云雾和雨的形式形成降水。“所以我们当地云雾特别多,这也是降水的一种方式。”哈尼族小伙子说:“对森林,我们有很强烈的保护意识,水是命根子,保护好森林就是在保护我们的命根子。”


梯田与村落相傍 图片官方提供

敬畏自然与之融合一体的哈尼人

image.png
安静的哈尼村庄 摄影 曹璞

乡间传来清脆的牛铃声,走进哈尼族村庄,一切都保持着原汁原味的纯朴:石板路、泥墙草顶的“蘑菇屋”,鸡上房、狗叼草、猫走墙,孩子们奔跑,老人依然在门前摇着纺车……呼吸着只有乡村才有的气息,你能真切地感受到哈尼的勤劳、安逸与快乐,好一片田园风光。


毛色油亮的大公鸡 摄影 西风

哈尼族所有祭祀、敬拜的神都来自自然界,比如日、月、鱼、鸡甚至螃蟹,而没有人的形象。哈尼族小伙子说:“我们信奉万物,所以万物对于我们来说都是有神灵的存在,我们有田神、太阳神和露水神。”

image.png
哈尼族孩子、妇女佩戴的吉祥物——“日月盘” 摄影 曹璞

哈尼族的祭司不仅承担着人与神灵沟通的使命,同时他是哈尼文化传承的使者。哈尼族没有文字,所有的技艺、民俗都是口口相传得以保留,哈尼古歌《四季生产调》便是重要载体。


哈尼《四季生产调》——插秧 摄影 曹璞

山风习习、白云飘逸,远山、梯田、“蘑菇屋是舞台的天然背景,哈尼族的演员们上演了全本的《四季生产调》。古歌从犁地、插秧、丰收到恋爱、姑娘出嫁……生动再现哈尼族人民的生活。


哈尼《四季生产调》——丰收 摄影 曹璞

漫步在这与尘世隔绝的古老山村,一个正在织布的老婆婆让人怦然心动——银发在她黑色的头包下飘散,黑色布衣,光脚穿着一双解放鞋,坐在简单的织布机前,面对镜头她露出困惑、诧异的目光,但她的每一道皱纹都刻着“坚毅”。


织布的老婆婆 图片官方提供

看得出,她年轻的时候一定是位美女,时光在她的脸上、手上留下了道道皱痕。哈尼人世世代代在这深山里,将大地做版图,以时光为刻刀,雕出绝世画卷。

(责任编辑:陆明)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