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 投诉建议
  • 联系我们

中国汽车产业的开放崛起之路(三)

2018-12-27 10:45:14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由大渐强 战略转型(2004-2018)

处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新时代,汽车产业也正进入全面变革的“新元年”,而展望未来,也不忘回看历史。“世界上,只有中国汽车走过这么艰辛的发展历程!回顾历史的目的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给大家鼓劲。另外,汽车行业内多数人并没有经历过产业完整发展的40年,也有必要让大家了解”,在汽车行业工作了五十多年、并亲历中国汽车产业40年发展的张书林如是说。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在中华民族团结、智慧、勤劳的带领下,中国汽车产业完成了“从无到有”、和“从小变大”的蜕变,数据显示,1978年,我国汽车产量仅为14.9万辆,占当年世界汽车产量的0.4%;到2017年,汽车产量达2901.5万辆,占世界汽车产量的29.8%,连续九年成为世界第一的汽车制造大国。但却很少有人经历过汽车产业发展的完整40年,就更难以体会到其中的艰辛。

正处于这个历史节点,在汽车行业工作了五十多年、并亲历中国汽车产业40年发展的张书林,则用他丰富的阅历,为大家还原了一个详实的中国汽车发展史。概括而言,根据不同时期的国内主要矛盾和对外开放条件,可将1978—2018年期间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从无到有(1978—1994)、从小到大(1994—2004)、战略转移(2004—2018)、由大变强(2018—)。

原国家机械工业部汽车司副司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原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张书林

上一期,跟随时间的脚步,我们来到了1994年—2004年,虽然又暴露出新的矛盾,但新版《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等政策的出台,仍助力中国汽车产业走向了“从小到大,与时俱进”的发展阶段。

带着更厚实的“家底”,中国汽车产业又步入了“新时代”,并开始畅想“向上突破”。然而,国际环境的风云突变,又迫使中国汽车产业开始变革,新能源汽车正式登上舞台,而这也或多或少地成为了中国汽车“由大渐强”的契机。

具体来看,进入2008年,国际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金融危机爆发。外部环境的急速改变迫使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必须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原则作出调整。

与此同时,伴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急速上升,石油的对外依存度也在迅速提高:年已超过50%。节能、环保做为新时期摆在汽车产业发展面前的一个新命题,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刻不容缓,亟待解决。

2009年1月,国务院批准“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2009—2011)”,提出:(1)“着力发展自主品牌,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预示着我国将进入战略性调整的前期;(2)鼓励个人使用节能小排量汽车,同时推出优惠政策。既保持了消费增长,也预示着节能产品将是未来市场消费的主流。

同年,我国开始开展新能源汽车和清洁能源汽车的示范应用。

从2009年开始,我国汽车产业开始循着新的发展轨迹不断向前。我国进入到以汽车动力电动化转型为目标,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为重点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培育发展期。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也随之有了新改变:不再出台新的“大部头”文件,而是根据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对原有产业政策的相关部分逐步做出相应调整。

2010年,国务院将新能源汽车列为“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加以扶植,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将新能源汽车作为今后的重点发展方向。

2012年,国家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凭借汽车节能指标超前国际的部署和新型动力系统国际领先的发展基础,提出“坚持转型与技术进步相结合”的技术路径和“加快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动汽车动力系统电动化转型”的战略目标。意味着我国汽车产业在继续支持传统汽车技术进步的同时,将电动化作为汽车动力转型的支持重点。

2013年,开始在80多个城市开展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

2014年,正式确定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生产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新能源汽车的历史地位和发展方向自此确立。

受益于以上相关鼓励措施和财政补贴政策的直接推动,201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开始进入高速增长期。2014年到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从7.5万辆激增到77.7万辆,我国连续三年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第一大国。这也进一步激发了社会力量投资研发生产新能源汽车的积极性。

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 2025》,这是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它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列为九项战略任务之一,并将新能源汽车列为“重点突破的领域”。

2016年开始,国务院和国家发展改革委陆续出台一系列简政放权、简化行政许可、开放新能源投资领域、强化退出机制、加强中后期监管等宏观调控措施。这预示着政府进一步加快了市场化改革的步伐,意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结构调整,创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2018年,国家宣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公布了汽车产业对外资股比放开的时间表,并大幅降低进口关税。其中,新能源汽车是第一个对外资放开的产业。中国汽车进入发展新时代。

如今,中国汽车在新能源领域,无论是产业规模、投入力度、还是未来前景都处于领先地位。而这正是得益于2009年,国务院批准“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2009—2011)”中提出的“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政策;此后多年,对新能源发展的鼓励政策不断出台,也助推这一市场蓬勃发展,并成为中国汽车新的未来。

而处于积极变革时期的中国汽车产业,在2018年也迎来了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要时刻。下一期,将重点总结中国汽车产业在2018“承上启下”之年中的具体表现。

(作者张书林,系原国家机械工业部汽车司副司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原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在汽车行业工作了五十多年,是中国汽车产业40年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责任编辑: 小易 )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