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 投诉建议
  • 联系我们

中国汽车产业的开放崛起之路(一)

2018-12-25 10:49:11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从无到有,奠定基础(1978—1994)

处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新时代,汽车产业也正进入全面变革的“新元年”,而展望未来,也不忘回看历史。“世界上,只有中国汽车走过这么艰辛的发展历程!回顾历史的目的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给大家鼓劲。另外,汽车行业内多数人并没有经历过产业完整发展的40年,也有必要让大家了解”,在汽车行业工作了五十多年、并亲历中国汽车产业40年发展的张书林如是说。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在中华民族团结、智慧、勤劳的带领下,中国汽车产业完成了“从无到有”、和“从小变大”的蜕变,数据显示,1978年,我国汽车产量仅为14.9万辆,占当年世界汽车产量的0.4%;到2017年,汽车产量达2901.5万辆,占世界汽车产量的29.8%,连续九年成为世界第一的汽车制造大国。但却很少有人经历过汽车产业发展的完整40年,就更难以体会到其中的艰辛。

正处于这个历史节点,在汽车行业工作了五十多年、并亲历中国汽车产业40年发展的张书林,则用他丰富的阅历,为大家还原了一个详实的中国汽车发展史。概括而言,根据不同时期的国内主要矛盾和对外开放条件,可将1978—2018年期间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从无到有(1978—1994)、从小到大(1994—2004)、战略转移(2004—2018)、由大变强(2018—)。

原国家机械工业部汽车司副司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原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张书林

今天,就先讲述中国汽车“从无到有,奠定基础”的阶段,而这一历史时期要追溯到1978年—1994年。

1978年之前,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汽车在中国并未形成一个产业。尽管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就开始扶持汽车工业的发展,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汽车工业总体很弱小,在车型上也基本只限于卡车。

1978年之前,我国汽车工业总体很弱小,在车型上也基本只限于卡车

改革开放以后,发展的洪流滚滚向前,人民对汽车产品需求的欲望也在不断增长。要不要鼓励轿车进入家庭?这是当时的时代命题。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国家最终决定要引进技术,发展轿车工业。于是,从80年代中期开始,在当时中国整体还处于封闭的大环境下,外资抱着谨慎和保守的态度开始陆续进入中国,先后形成了北汽克莱斯勒、上汽大众、一汽大众等中外合资企业。

北京吉普是中国汽车历史上的第一家合资车企

在引进外资政策的推动下,中国汽车产业开始缓慢发展。1979年,中国汽车产量是18万辆,车型主要是卡车。直至1992年,经过14年的发展,全国汽车总产量才超过百万辆。1994年,全国汽车总产量达136万辆,其中轿车产量仅20多万辆。

分析这组缓慢增长的数据,背后的原因与当时所在的历史环境不无关系。

第一,在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下,政府用行政手段管理企业和市场,难以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再加上中央和地方分税制的经济体制,以及中央对地方调控手段不完善,各省市建立汽车厂的热情空前高涨,造成了汽车厂点过多、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重复引进的局面。以1993年为例,全国汽车生产企业已达124家,但其中产能在万辆以上的企业仅有33家。

第二,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轿车产业基本是从零起步。由于没有汽车产品的个人消费,导致市场规模无法形成,影响了外资企业和自主发展的信心,汽车工业无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不能形成市场竞争的基础条件。

第三,当时的汽车和零部件企业全部为国有企业或集体所有制企业,中外合资的资源基本被国有企业垄断(这种现象一直延续至今)。中国汽车产业的自主发展受到局限。

第四,在合资企业中,中方并不掌握轿车(乘用车)的研发和大批量生产技术与管理技术。外方一旦成为主导,中方的自主发展必会受到抑制。例如,北汽公司与克莱斯勒合资后,北汽公司就无奈放弃了原来打算用引进技术升级改造“北京212吉普”的计划,以致造成终生遗憾。

基于上述阻碍汽车工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国家认为有必要制定一部产业政策,来引领处于迷茫中的中国汽车产业。1994年,新中国第一部汽车产业政策——《汽车工业产业政策》颁布。这部产业政策主要针对当时的主要矛盾制定,针对性和时效性十分明显。

为了尽快形成市场规模,该政策首次提出鼓励汽车个人消费,明确了以轿车为主的汽车发展方向,并重点支持已合资的轿车项目尽快建成投产;同时还对合资企业规定了外汇平衡的要求,并对合资产品的最低国产化率和外资所占股比上限设定了红线。这些条款为我国汽车产业的自主发展留出了空间,并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94年,《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正式出台

《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的出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作用:

其一,第一部汽车产业政策的颁布,意味着中国汽车产业从封闭发展进入半封闭发展时代,并完成了轿车从无到有的建设过程。

其二,对于新建轿车项目停止审批的规定,意味着我国汽车产业开始进入长期艰难的产业结构调整历程。

其三,外资的进入和个人消费市场的开放,意味着我国长期执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其四,对整车和发动机外资股比的规定和同一外资设立同类产品合资企业数量的限制,为我国企业的自主发展留下了空间。

其五,鼓励轿车个人消费(进入家庭)和市场目标的规定,为外资和自主企业发展增添了信心。

其六,外资带来的轿车研发、生产技术和产品,以及零部件对外资的全面开放和对整车产品的国产化要求,都为我国汽车产业的自主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这部产业政策执行的10年间,我国汽车产量翻了两番(达到507万辆),轿车产量翻了三番(达到203万辆)。但接下来,随着改革的持续深入和产业的纵深化发展,新的矛盾再次出现,第一部产业政策的调整也势在必行。

度过了处于摸索的“从无到有,奠定基础”阶段,中国汽车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又暴露出新的矛盾。下一期,将继续回顾中国汽车产业进入2000年后,开始转向“从小到大,与时俱进”的发展路程。

(作者张书林,系原国家机械工业部汽车司副司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原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在汽车行业工作了五十多年,是中国汽车产业40年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责任编辑: 小易 )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