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 投诉建议
  • 联系我们

上千种智能家居接入汽车 各行各业开始拥抱汽车行业

2018-05-01 20:59:56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传统制造车企和互联网企业合作进入智能汽车领域,开展产业链和供应链布局,是当下汽车产业发展的大趋势。二者不是简单的两拨人马走到一起,而是要真正实现融合。只有深度融合,才会诞生新的行业模式、产业模式

备受瞩目的2018(第十五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近日开幕,车展的主题为“定义汽车新生活”,展示全球范围内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变化和新趋势。汽车行业资深专家、北京新场科技创始人王彦敏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新的发展阶段,传统汽车产业与互联网、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新一代消费群体对汽车产品情感体验的新需求、跨界企业的应运而生都将重新定义传统汽车概念,致使汽车产业从思维理念到模式更迭都将发生巨大变化。

吉利汽车最近发布的吉客智能生态系统,可以做到将1000多种智能家居全部接入到汽车之上,开车回家途中,就可以通过汽车控制家里的冰箱、洗衣机、洗碗机、扫地机器人等设备,直接进行操作指令,被业内人士认为是汽车功能大变革的新尝试。

实际上,2017年以来,汽车行业的巨变已悄然开始,互联网企业与传统车企深度合作的新闻时有出现。阿里巴巴与上汽集团合作,百度与首汽合作,腾讯同广汽、一汽、长安都有合作,各行各业已经开始拥抱汽车行业,汽车也同样开始链接万物……传统制造车企和互联网企业合作进入智能汽车领域,开展产业链和供应链布局,是当下的大趋势。

北京创客空间、创客纵横24日联合主办的一场行业分享会,主题便是“为跨界而生——新汽车·新时代”。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综合处处长、中国创新创业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张巍与会时表示,人们一直在谈汽车被改变,甚至被颠覆,现在开始真正感受到了汽车产业变革给生活带来的影响。

张巍建议,汽车领域的创新可能会推动大众生活发生巨大变化,因此每一个参与汽车行业的人都要有长远眼光,跟上新时代,从朝阳产业维度设计自己的产品。同时,既要研究推动汽车行业自身纵向产业链的发展,也要积极参与、主动融入跟汽车相关横向产业链的发展,这两大产业链都将带来发展机会。

“未来的汽车或许将重新定义。”王彦敏在分享会上表示。她说,汽车领域的创新呈现出全新的特点和趋势,汽车产业格局正在发生重大改变。汽车产业从同质化的“白桦林时代”转向多样化的“热带雨林时代”,传统意义上的汽车产品从产业链上的优势地位到生态链上的劣势地位,正逐步失去溢价权。与此同时,汽车工业从“封闭的供应链”转向“开放的价值生态系统”,用户驱动的创新越来越受欢迎。

“越来越多各行各业的企业都可以在汽车的平台上找到生存空间和自己独特的位置。”王彦敏认为,汽车产业正由彼得·德鲁克所称的“工业中的工业”逐步演进成为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平台中的平台”。

王彦敏表示,传统制造车企和互联网企业在各自的领域都有优势,但二者并不是简单的两拨人马走到一起,而是要真正实现融合。只有深度融合,才会真正诞生新的行业模式、产业模式、商业合作模式,也只有深度融合的跨界创新才能催生新的产业格局。

北京凌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祝凌云说,从4年前凌云运用机械轮毂平衡技术制造出来第一辆两轮电动汽车,到现在一路走来,真是非常不容易,感触最深的就是人才。凌云两轮电动汽车的跨界团队主要来源于航天和汽车两个领域。因为控制两轮电动汽车在原地零速仍然不倒,靠的是力率控制陀螺,输出很强的扭矩,将陀螺里飞轮角度量和车身角度量做交换,才可能实现车身稳定不倒。

对此,王彦敏说,作为中国最早的互联网汽车实践者,他们的工作中遇到了很多困惑,后来在调研中发现大家都有同样的困惑,就是缺少那些具有跨界思维、跨界整合能力的人才。

“具有跨界整合能力的创新人才,是现行教育模式上难以培养出来的。新场学院应运而生,专注于智能时代汽车跨界创新人才的孵化,提供一个激发跨界创新的新能量场、新创新场、新知识场。”王彦敏介绍,新场学院将给创业者带来认知赋能,通过创新课程和主机厂的实践训练营,使得对汽车行业不太熟的创业者能在较短的时间里,构建起汽车产业基本知识体系。

“新场学院还将提供渠道赋能和平台赋能,帮助对接主机厂的采购渠道以及全球第一款开放的车型平台,创业者可以基于这样的车型平台,快速实现自己的造车梦。同时,新场学院可以给创业者进行资本赋能,对接汽车领域的风险投资和基金。”王彦敏说。 (经济日报记者 刘 瑾)

(责任编辑: 六六 )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