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 投诉建议
  • 联系我们

大众汽车总裁兼CEO海兹曼教授:面向未来的“众享智行”

2018-04-28 14:27:32 中国质量新闻网

面向未来的“众享智行”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教授访谈录

在第15届北京车展期间,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海兹曼教授接受了媒体的访问,他对于公司未来的战略作了介绍。

首先,海兹曼教授说:大众汽车集团(中国)的核心使命是进一步打造以人为本的移动出行。今年北京车展,我们的 主题就是 “众享智行”。在未来,移动出行包含以下几个重要的元素:电动汽车、以人工智能 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智能化交通概念、共享移动出行、机器人技术和自动驾驶。大众汽车集团 (中国)致力于在这些对塑造移动出行未来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关键领域占据前沿地位。到 2022 年,我们将与合资企业伙伴共同投资 150 亿欧元到未来移动出行相关的技术领域中。 我们已经发布了 2017 年的全年业绩并且对这一成绩感到满意,我们的增长超过了市场平均增 长水平。今年第一季度,汽车市场的整体发展状况非常好,达到了 6%—7%的增幅。我们的销 售增长也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增幅在 13%左右。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其中一个因素 是: 我们刚开启了 SUV 攻势,大部分新车型将在今明两年陆续推出。 大众汽车集团的“Roadmap E”战略也在顺利推进中。到 2025 年,我们将会陆续推出约 40 款本 土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到 2025 年,我们也将与合资企业伙伴在电动汽车产业化方面投资 100 亿欧元。我们新的合资企业江淮大众将推出首款产品,新品牌的中文名字叫“思皓”(SOL)。这款新车已经获得了共享出行业务领域合作伙伴 的关注,有望为合作伙伴提供数千辆新车。 智能互联、智能移动出行和自动驾驶是未来移动出行的重要领域。因此,我们成立了大众汽车 集团(中国)智能出行服务公司 Mobility Asia,推出了智能出行服务品牌逸驾(ezia);我们与 合作伙伴出门问问在创新型人机界面开发领域开展合作;我们和首汽集团建立了高端网络约车 和分时租赁领域的合作伙伴关系;我们与滴滴出行的合作已进入第一阶段,我们将围绕网络约 车、共享出行、智能交通、自动驾驶等领域开展合作。

媒体提问:大众汽车集团近期调整了管理层架构,集团新 CEO 迪斯博士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大众汽 车集团将单独设立中国区业务,并表示不会从总部对中国市场进行控制。海兹曼教授如何理解 这一句话?集团总部的架构调整之后,会对中国带来何种影响?

海兹曼教授说:首先,对于大众汽车集团而言,中国市场无疑具有重要意义。2017 年,集团在 中国市场的销量占据全球总销量的 40%。集团在中国市场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全球其他市场的 平均增速。而且中国市场的基数也非常之大,中国市场所占的份额也在继续上升。中国市场重要性不仅体现在销量上,中国市场移动出行领域的发展,比如电动汽车、智能互 联、以及各种智能化的移动出行技术也都超过了世界其他市场。中国汽车市场的客户群体更年 轻化,更愿意也更加习惯于使用新技术。 所以我们需要掌握中国市场的特殊性、中国客户的需求、中国的政策导向和这些因素所带来的 影响。根据过去几年的经验,设立中国区业务并直接向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汇报,对开展 业务极有帮助。集团在中国目前的业务架构是否要进行调整,现在还没有任何具体的讨论。当 然,从一家公司的角度来说,我们永远都会寻找进一步优化的空间,进一步提升业务成绩。

媒体提问:国家前一段时间发布了关于股比开放的消息,新能源领域的限制在今年 就已经开放了,乘用车领域在 2023 年也将开放限制。大众汽车会有哪些新的考虑?包括现在 在做的上汽奥迪的项目,会不会跟上汽合作伙伴有新的协议或者新的交涉?

海兹曼教授说:首先我们对于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举措表示非常地支持和欢迎,这将进一步增 强全球对中国进行投资的信心,而且有助于进一步增强中国的创新能力,因为竞争总是能够驱 动创新。长期以来,我们和在中国的合资企业伙伴——上汽和一汽保持着强有力的合作伙伴关 系。我们的合作伙伴关系非常地成功,现在我们也正在和合资企业伙伴开展战略性的讨论,不 光是围绕着下一个五年期,甚至是比下个五年期更加长远的中长期发展进行讨论。 这些变化不会对我们现有的合资企业产生影响。这个政策实际上是一个原则上的变化,让我们 在展望未来的时候更加充满信心。这样的举措进一步地增强了公平竞争的环境,让我们对业务 发展的未来更有信心。

媒体提问:股比的这个问题,是不是在相关的合同到期之前不会有什么变化?另外刚才海兹曼教授说 了,目前看来大众不会和上汽、一汽来讨论今后股比变化。另外,大众在今后电动汽车方面会 不会增加国产化比例?刚才也提到了移动出行和电动汽车方面的进一步发展,大众未来在中国 会不会也有进一步收购本土公司的计划?

海兹曼教授说:新的股比政策对于我们现有的合资企业伙伴关系不会产生任何的影响。同时,我 们会在中国推出越来越多本土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到 2025 年,我们将陆续推出约 40 款 本土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今天,多数的客户还是习惯去购买燃油车的,首先我们新能源汽 车产品的范围要足够地大,另外我们在做到这点的同时,也要确保每一个车型会有足够的销 量。这些新能源汽车产品会和我们的合资企业伙伴联合推出,并且会在三个合资企业伙伴中进 行生产。

媒体提问:我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刚才海兹曼教授说的移动出行领域 150 亿欧元的投资,这个跟之 前提过的电动车领域的 100 亿欧元之间是包含关系还是独立的?今年年初的时候,大众汽车 集团提出了全球 340 亿欧元的移动出行领域的投资计划,这个 150 亿是不是包含在 340 亿里 面?第二个问题是 150 亿打算在中国怎么花,尤其是在移动出行的研发领域,包括前端的系 统设置、硬件领域是否会进行投资?

海兹曼教授说:这和我们的计划周期的体系有一些关系。首先 150 亿欧元指是到 2022 年前,我 们和中国的合资企业伙伴一起在电动汽车、自动驾驶、数字化和移动出行服务等领域进行的投 资。这 150 亿欧元的投资当中,一部分是用于电动汽车的投资。刚才谈到的 100 亿欧元指的 3 第 3 页 是到 2025 年,我们和合资企业伙伴在电动汽车的产业化领域共同投资 100 亿欧元,这两个投 资在规划时间范围上,是有一些不同和重合的。 年初宣布的 340 亿欧元的投资,全部是由大众汽车集团在全球作出的投资,其中没有合资企业 伙伴的参与。我们要把集团层面自己的投资和我们与中国合资企业伙伴共同进行的投资区分 开。与合作企业一起投资的 150 亿欧元中,有研发领域、电动汽车产业化领域方面的投资,也 包括对于工厂中生产线的调整。比如在佛山工厂当中,就在进行向新一代 MEB 平台的升级。 而我们在上海将建立一个基于 MEB 平台的全新工厂。

媒体提问:刚才听您在简短介绍时提到了 2017 年大众汽车集团(中国)的销量 占集团全球销量的 40%。我想问预计到 2018 年或者 2020 年之前,中国市场的销量占比大概 会是多少?第二个问题,目前中国 SUV 市场占比约 50%,您觉得大众汽车集团启动新一轮 SUV 攻势后,我们还有多大的增长空间,或者说整个 SUV 市场还有多少增长空间?

海兹曼教授说:首先关于销量占比的问题,我现在没有办法给出确切的答案,因为这还取决于全 球范围内其他地区市场的增长。但我个人坚信,中国汽车市场在未来的增长率会超过世界其他 地区的平均水平,这也就是意味着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在大众汽车集团全球销量当中的占比也会 上升,但目前还无法明确。如果是按照我说的这个趋势,这一占比会是上升的。 当下,在中国市场,SUV 产品的市场份额很有可能会超过 50%。对于目前大众汽车集团而 言,我们在 SUV 市场的占比是不足的。我们计划在 2018 年和 2019 年陆续推出的 SUV 产品 会确保集团旗下各品牌的 SUV 车型活跃在国内的各个细分市场中,这其中不仅包括大型 SUV,还包括经济型 SUV。这也将进一步提升我们在 SUV 市场的增长空间。

媒体提问:在您的介绍中,内容大概有 90%甚至 95%都在谈论移动出行。大众汽车集团从 2016 年开始提出移动出行的概念,经过这几年的大力投入,推进集团全面转型 后,截至目前在移动出行领域有了哪些进展?对于集团五年之后的规划,我们并不是很清晰, 可否请海兹曼教授为我们描述一下? 第二个问题,对于本届北京车展而言,大众汽车集团最想传递的信息是什么?而今年北京车展 对于我个人而言,今年新的造车势力纷纷涌现,那么对于传统汽车制造商和新造车势力的企业 互存以及彼此之间的竞争,您有怎样的看法?

海兹曼教授说:首先回答您的第一个问题,对于大众汽车集团在向移动出行服务提供者这一方向 转型的过程中,我们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这首先体现在我们开展的一系列合作伙伴关系当 中。我们与首汽集团的合作正在取得快速的发展,虽然与滴滴出行的合作刚开启不久,但是未 来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巨大。此外,在与出门问问的合作中,双方都非常努力,并且目前已经与 合资企业就使用、布局所研发的技术达成了具体协议。 同时这也体现在我们围绕智慧城市所开展的合作中,因为智慧城市是一个在移动出行领域具有 更高统筹意义的概念。总而言之,我们在电动汽车、互联互通、自动驾驶、全新移动出行服务 以及共享移动出行服务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也 是移动出行范畴中的重要一环。同时,我们还确立了整体的移动出行框架,即成立大众汽车集 团(中国)智能出行服务公司(Mobility Asia)这家专门从事移动出行服务的公司,这家企业在启动以及法律程序相关的准备工作上已经就绪,此外还推出了智能移动出行服务品牌逸驾 (ezia)。 讲到移动出行五年以后的未来愿景,届时我们所有的汽车产品都将实现智能互联,未来我们产 品中的很大一部分都将是电动汽车。而且在五年之后,我们应该已经在一些限定区域启动了全 自动驾驶项目。一般正常的道路和城市交通场景中,也将会实现一定程度的自动驾驶,但不会 是全自动驾驶。这次大众汽车集团参加北京车展要传递的关键信息就是共享智行(People’s Mobility),我们正致力于实现以人为本和共享智行的移动出行未来愿景。 回答您的最后一个问题,我们永远是尊重和欣赏竞争对手的,有竞争才有未来。而且我很尊重 一些新的企业拥有这样的勇气:虽然他们过去没有销售过一辆汽车,但现在直接投资实现高产 能。对此,我们也并不感到畏惧。对于新的造车势力,我们也是一直保持密切关注的。

媒体提问:我想问一下关于移动出行方面的问题,刚才通过您的介绍,我发现我们在移动出行方面有 很多合作,包括和首汽、滴滴,自己也会建立智能出行品牌,包括逸驾。一汽大众也推出了 “摩捷”这个出行品牌,奥迪品牌也有自己的出行服务“Audi on demand”。大众汽车集团未来 在移动出行方面主要的思路是通过更广泛的合作,还是通过自己创建移动出行的服务品牌作为 公司主要业务模式? 未来是不是每一个汽车企业都有必要自己建一个移动出行的服务公司,如果每个车企都自建一 个移动出行服务品牌的话,如何与像滴滴这种第三方专业做移动出行服务的公司去竞争?从 “出行大战”表面来看,更多的竞争是靠补贴的竞争,给用户很多补贴和投入很多的资金。车企 是否有这方面进行竞争的能力?您是否赞同这种做法?

海兹曼教授说:看起来移动出行服务方面的结构有点复杂,实际梳理一下还是比较简单的。我们成立了 Mobility Asia 的移动出行服务公司, Mobility Asia 所有活动都是旨在支持大众汽车集团 在中国各个合资企业的销售。 讲到移动出行服务品牌,大众汽车集团旗下的每一个汽车品牌都有它的独特性,都有特殊的客 户需求。所以在移动出行服务方面,他们可能需要对移动出行服务品牌的进行定位和包装,这 样让他们的用户体验可以通过一个移动出行服务品牌与汽车品牌的特性联系在一起。但在这背 后的很多技术都是共通的,而且可以通过共享来发挥出合力的。在这样的移动出行服务需求当中,有一些服务已经有现成的服务,只需根据汽车品牌的具体需求进行一些调整。有一些服务 是需要全新开发的。在这样的背景下,Mobility Asia 公司的成立实际上起到了集成的作用。这 样集成式的支持,单独某个品牌或者某一家合资企业是做不到的。 我们的任务是要把已有的各项移动出行服务,包括合资企业已经推出的服务、在中国其他移动 出行公司的服务、集团在研发当中的成果,把所有这些服务集成成一套解决方案,让我们车主 能够拥有最优质的服务以及最佳的客户体验。

媒体提问:首先请问海兹曼教授能不能多透露一些关于与江淮合资公司的进展情况?因为我们进展是 比较快的,希望您能介绍更多的情况。

海兹曼教授说:关于江淮大众,我可以透露的就是江淮大众的工作正在全速推进,他们第一款产品亮相之后,会在今年下半年投放市场,而且已经有客户需求了。在这首款产品之后,后续的产 品以及相关技术研发工作都在推进当中。而且江淮大众推出的首款产品中会搭载我们合资企业 出门问问的人工智能产品在里面。

媒体提问:刚才提到这款车已经有很多移动出行方面的订单。这是什么样的订单,是和首汽或者滴滴 这种吗?

海兹曼教授说:是的,这款新车已经获得了共享出行业务领域合作伙伴的关注,有望为合作伙伴 提供数千辆新车。

媒体提问:我们看到,大众在新能源方面的规划还是比较激进的,比如 2025 年 40 款本土化车型的 落地。但截至到目前,我们看大众汽车集团和品牌,例如大众汽车品牌目前在中国的新能源产 品并不是很多,销量方面也不多。而且中国政府主推的纯电动汽车,目前大众汽车品牌只有 e-Golf 一款,以前的 UP 已经停产了。您担不担心我们现在实际行动比规划慢了一点?

海兹曼教授说:我们并没有滞后于计划,接下来在新能源方面我们的动作会非常之快。而且我也 提到,要让新能源汽车发展起来,我们首先需要有一套支持性的基础设施到位;我们的计划已 经落实到了具体的时间表和具体车型之上,比如今年、明年会有哪些车型推出。在明天的活动 中,大家就能看到我们在台上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到 2020 年前,我们会推出 15 款本土生产 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我们认为,这个阶段发力正好是非常适当的时机,因为此前新能源汽车的 发展主要是由补贴来驱动的,此前这个市场上取得的增长率和细分市场的增长绝对不能代表新 能源汽车的未来。

媒体提问:不把移动出行这种服务包含在内,仅从汽车生产角度来看,近年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大多 数汽车公司在软件化。就是从产品和技术来说,软件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多,有的公司还没有成 立汽车服务公司,但埋头做的更多工作是成为一家软件公司。包括整车企业和零件企业也在收 购公司或者自己组建软件部门等等。我看大众汽车集团最近的分工,车辆 IT 业务由新任的 CEO 迪斯来亲自负责,我想了解一下整个大众汽车集团以及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在软件方 面有哪些计划和行动?

海兹曼教授说:是的,首先您说的这个趋势是对的,现在汽车产品的研发越来越地由 IT 来驱 动。在这个背景之下,我们推出的最新产品全新奥迪 A8 实现了第三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对 于汽车企业来说,在这个领域取得发展很重要的一环是达成合作伙伴关系。在中国,我们一个重要的合作伙伴就是出门问问,我们和出门问问在招募越来越多的软件人员来进行相关的开发 工作,包括人工智能的开发。 刚才我们讲到的移动出行服务公司 Mobility Asia,这家公司是完全立足于软件的,而且也是和 集团之外的许多软件企业有合作关系的。整个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的自动驾驶工作是由奥迪这 个品牌来引领的,奥迪在中国推进自动驾驶的过程当中,也和中国本土的多家软件企业、IT 企 业进行着合作。

(责任编辑: 八雨 )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