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 投诉建议
  • 联系我们

车轮承载着记忆

2016-09-08 13:29:59 中国质量新闻网

王从军

雨后的长春,云天宽广,各地的朋友前来,向着今晚“一汽大众有限公司成立25周年感恩之夜”聚集,那一刻,所有人的集体回忆都将从1991年出发。

上海与长春,将南北这两个城市联系在一起的,是中国的汽车故事双城记。还记得“上海”牌轿车吧,还记得“红旗”牌轿车吧,还记得“解放”牌卡车吧。“上海”牌小轿车于1963年出产,到了1991年,最后一辆“上海”牌轿车下线,一个品牌终结了,而“红旗”和“解放”两个品牌在长春延续到今天。更为关键的是,从1991年开始,中国的汽车编年史册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四个大字:一汽大众。

近日,长春的天空挺热闹,空军刚在这里举办了“航空开放日”活动,纪念对于人民空军意义重大的东北老航校成立70周年,近期在央视热播的空军题材电视剧“白云飘飘的年代”为此助兴,空军航空大学的“天之翼”和“红鹰”两支飞行表演队,与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共舞北国星空。解放军各个部队里各有传统风格,以在北京的解放军原各军兵种机关家属院为代表,空军的子弟们似乎最富于自豪感和团聚热情,微信群里广为传播的一段图文就是“空军大院,我生活过的地方”,尤其是那一拨开国空军干部的红二代子弟们,聚集一堂,纵论“四野”雄师光荣岁月。这些已经上了年纪的老孩子们,言谈里常提到父辈所在单位的番号,提到诸如空六军、空七军、各个指挥所的名字,还有“文革”时所在的黑龙江、贵州等地干校,以及“直属队”等特殊称谓。

然而在公众眼中,长春这座城市的经典符号,仍然一个是电影,另一个肯定是汽车。在整整60年前的1956年,有两个曾与中国人关系密切的汽车品牌问世:一个是中国长春一汽的“解放”牌卡车,一个是苏联高尔基工厂的“伏尔加”牌轿车。似乎在二战期间苏联卫国战争时,苏联的工厂名字都有了固定模式,有一种豪迈的战地意味:例如有基洛夫工厂、红十月工厂,更有生产著名的T-34坦克的共产国际工厂等。这款以伏尔加母亲河命名的汽车,蕴涵了苏俄工业设计和文化元素,有人会由此想到俄国作曲家鲍罗丁,他的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而更多的人则可能会首先想到《伏尔加河船夫曲》。

那个年代里,“伏尔加”牌轿车车头上的小鹿,还有流线型的车身,让这款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为中国公路上一道流动的风景,昂首驶过少年时动荡年代的四季——从政府到军营,从北方到南方,从两国关系紧密时期到寒冷时期。与伏尔加汽车同龄成长的那一代中国青少年,对于这个品牌的汽车,有着鲜明的时代情结,这一代人熟悉“外国名歌200首”,吹口琴会选“列宁山”的曲谱,他们对于“伏尔加”汽车的认识,除了它代表的级别与职务功能之外,更多的是在“伏尔加”这个汽车品牌之中,凝聚着的苏维埃民族英雄主义精神:卫国战争中,在伏尔加河边的英雄城市斯大林格勒,苏联军队战胜徳国法西斯的壮丽史诗,尽管无法与AK47步枪和T34坦克的功勋相比,但在和平年代,作为一个国家的工业成就的代表,“伏尔加”汽车还是担当起了引人阅读苏联成功故事的一枚钻石书签的作用。当时那些熟悉“伏尔加”汽车的中国孩子们,很多人读过“青年近卫军”、“围困”、“日日夜夜”,知道“马马耶夫高地”的名字,熟悉“他们为祖国而战”一书的作者,更读过西蒙诺夫的作品和《红星报》战地记者采写的通讯。欣赏伏尔加汽车的这些少年们,在彼此交流对于苏德战争史的了解时,常会提到著名苏军统帅及其回忆录:朱可夫的“回忆与思考”,什捷缅科的“战争年代的总参谋部”,科涅夫的“方面军司令员笔记”,巴格拉米扬的“战争是这样开始的”,崔可夫的“从斯大林格勒到柏林”,华西列夫斯基的“毕生的事业”等等。这些少年军迷们说到苏军建制,会讲到“方面军”,提到德军建制,则是“集团军群”。当然,不同的时代氛围里,“伏尔加”汽车也会以另一种方式被提到:上世纪70年代的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拍摄的电影叫作《熊迹》,讲的是抓苏联间谍的事,其中讲到:苏联使馆人员驾驶一辆军用“伏尔加”汽车外出与一个叫李洪枢的中国人接头,为了防止被发现,还专门截断了刹车尾灯的电线。电影一处外景地就选在北京车道沟京密引水渠一座桥下,当时,一些在附近中学读书的孩子,曾经在现场观看。那时,没有坐过“解放”牌卡车的人可能不多,军人橄榄绿的军装伴着橄榄绿的卡车行驶在四方。在北京西郊一群中学生家庭所在单位或大院,“解放”牌卡车和“伏尔加”轿车挂着“辰4”、“午2”、“辰7”等牌照出出进进。后来,有着小鹿标志的“伏尔加”改款了,车身变得更宽大些,但老版小鹿“伏尔加”在那一代车迷眼里,则经典不换。在没有私人汽车的年代,“解放”牌卡车与许多人亲密接触过,那些乘坐卡车行军的军人,那些卡车上的知识青年,那些站在车上唱着歌去种树的中学生红卫兵们。雷锋那一张经典照片,就是在擦洗一辆“解放”牌汽车,那个嵌在车头上的标识,与雷锋及战友当时所列装的仿苏54式冲锋枪,展示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一幅国家影像。

岁月在车轮上前进,汽车正成为我们记忆的一个支点,而且不仅是一代人。从60年前诞生的“解放”牌和“伏尔加”,到25年前成立的一汽大众,再到“捷达”、“迈腾”和“奥迪”的辉煌成就,汽车生活已经深深融入无数人的家国情怀之中。将25年换个说法,称作四分之一世纪,好像多了点沧桑感。改革开放之初,德国大众汽车进入中国,“上海”牌轿车有了25年前的结束,更有了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与时俱进的新生。而历史血脉不断,“解放”牌在轰鸣,“红旗”仍飘飘。在今晚“感恩之夜”,人们将与车共舞,共忆往昔,致敬岁月。

(责任编辑: 六六 )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