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 投诉建议
  • 联系我们

中韩新能源车企代表在渝共商合作发展

2015-10-30 10:05:49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重庆10月29日电(钟旖)“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不可能走得很远。只有一群人在一起,才能走得更远。”韩国产业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李吭九29日在此间引用谚语来表达与中方合作的期待之情。

   当日,中韩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论坛在重庆举行。来自韩国的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企业代表与中方代表一道,分析两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并就技术创新与共拓市场等问题展开探讨。

   李吭九说:“车联网时代到来,标准化是最核心的话题,期待未来通过中韩两国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的合作,将东亚市场打造成制定标准的主体。”

   中国国际科技会议中心主任纳翔在致辞中表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始于本世纪初,受到海内外的高度关注,仅2015年1至8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12.35万辆,同比增长3倍。韩国的汽车产业自上世纪50年代起步,现已成为全球第五大汽车生产国,也是全球第四大整车及零部件出口国,其中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全球化形势当中,科技是国家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推动技术创新国际合作,不仅可以促进产业实现共赢,也是两国交流的一个有利窗口。”韩中科学技术合作中心首席代表尹大相说,中韩科技交流始于上世纪90年代,深厚的友谊已经建立,新环境下的合作方案需要共同寻找。

   “韩国的新能源汽车开发始从1990年开始,目前已建立了量产体系。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潜力巨大。”现代汽车中国技术研究所新能源汽车开发部郑圣珍称,201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194万台,比2013年增加了8%,其中中国的增长率高达77%。到2020年,全世界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有望达637万辆台,“通过中韩两国合作,降低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可引领东亚汽车市场。”

   李吭九说,电动汽车驾驶是未来的方向,行业区划也正在逐渐模糊,除了汽车零部件外,随着服务模式的提高,电子、软件甚至文化都会成为汽车产业的成员。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成本优势明显,韩国在分工体系和试点生产方面具有引领作用,但随着技术、市场、竞争等产业结构的变化,双方寻求海外合作已成趋势。
(责任编辑: )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