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 投诉建议
  • 联系我们

产品过于单一 广汽三菱难搭SUV增长顺风车

2014-07-22 14:47:10 中新网
   致力于做“SUV世家”的广汽三菱在销售不畅的背景下,扛起了大幅降价的大旗。日前,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广汽三菱经销商后了解到,虽然旗下两款主力车型均为SUV,但两款车型的销量并不尽如人意。为了促进销售,经销商对两款车型的优惠最高达4万元,这样的优惠幅度在持续红火的国产SUV市场上很少见。据悉,广汽三菱在成立之初设立了“庞大”的目标:五年内成为国内最大的SUV企业,这让其背负了巨大的压力。

    经销商降价求生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乘用车共销售963.38万辆,同比增长11.18%。值得注意的是,SUV销售182.34万辆,同比增长37.12%,直接拉动了产销增速的提升。

   SUV市场的火爆让各车企纷纷推出SUV车型,并将SUV视为各车企提升销量的重要砝码。然而,致力于打造“SUV世家”的广汽三菱却呈现出另一番景象。

   近日,在位于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的广汽三菱4S店,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店里颇为冷清,没有前来看车的消费者,销售人员三三两两地玩着手机。销售人员表示,目前劲炫和帕杰罗·劲畅两款车型均有大幅优惠,帕杰罗·劲畅的优惠在4万元左右,劲炫也有3万元左右的优惠,车型和颜色不全。

   据了解,帕杰罗·劲畅有2.4L和3.0L两个排量,价格20.88万-28.88万元。如果按照4S店给出的优惠,帕杰罗·劲畅2.4L车型的最低售价仅为16.88万元。对于一款中级越野车型来说,这样的售价足以抢夺下端紧凑型SUV市场。

   不过,4S店销售人员表示,目前帕杰罗·劲畅2.4L车型有价无车,只能根据消费者的订单进行销售,消费者何时能够拿到车,销售人员并不能给出具体时间。“销量不好,所以我们不敢向厂家订帕杰罗·劲畅2.4L车型,以免占用过多资金。”一位销售人员表示,只有接到消费者的订单后,4S店才会向厂家订车,而且企业对生产帕杰罗·劲畅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所以不能确认具体的提车时间。

   面对帕杰罗·劲畅2.4L车型的销售尴尬,销售人员坦言,此前帕杰罗·劲畅曾有过销售高峰,然而一段时间后车主普遍反映对于一款超过2吨的车型来讲,帕杰罗·劲畅2.4L车型的动力明显不足,而且油耗偏高。

   此外,对于帕杰罗·劲畅3.0L车型,消费者也表示会谨慎出手。消费者张先生喜欢硬派越野车,购车预算在30万元左右,帕杰罗·劲畅3.0L车型在其考虑购买的车型范围内,但张先生最终还是放弃了该车型。张先生表示,购买越野车方便周末和节假日全家出行,平时主要还是在市区使用。“帕杰罗·劲畅3.0L车型的市区油耗达15L,这对日常家用来说并不划算。”张先生表示。

    品牌薄弱难树口碑

   成立不到两年的广汽三菱野心很大,按照其制订的中期发展目标,未来三年内,广汽三菱要成为三菱汽车在全球最大级别的生产销售基地;未来五年内,广汽三菱更要成为国内最大的SUV生产厂家。

   不能否认的是,作为一家全新的合资企业,SUV作为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销售比较容易取得突破。“选择以SUV车型为起点,广汽三菱的做法是对的,但是其高估了自己的品牌力。”汽车分析师贾新光分析称。

   查阅三菱在中国的资料不难发现,作为最早一批进入中国市场的汽车企业,早在2002年,三菱就与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签署技术许可协议,生产帕杰罗。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帕杰罗最终停产。随后,三菱又参股了长丰汽车和东南汽车,由于在华投资和产品投入都过于谨慎,三菱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并不顺利,销量也同样不容乐观。

   “三菱在国内市场的现状和其采取的战略关系很大。”贾新光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在与国内汽车企业进行合作时,三菱采取技术输出的方式,这就使得其在合作中不具备很强的话语权,而其他跨国车企在进入中国市场时均采取和国内车企对等股权合资的方式,这让跨国车企和国内合作伙伴拥有相同甚至更强的话语权。

   尽管与广汽成立的新合资公司采取50:50的股比,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对等合资,但作为业务核心的SUV却并未带来高速的增长。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广汽三菱只实现了4.3万辆的销量。有消息称,2014年广汽集团给广汽三菱的任务是6.8万辆,但广汽三菱内部的计划则是销量再翻一番,达到8.6万辆。

   不过,去年上市的帕杰罗·劲畅销量并未成为广汽三菱的有力支撑。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帕杰罗·劲畅累计销量仅为2700辆,月均销量不到500辆,而广汽三菱在今年上半年的累计销量也仅为2.95万辆,完成了其全年任务的43.34%。

   业内人士认为,本田、丰田给人留下经济性和低故障率的好口碑;大众给人留下了富有操控感和品质感的印象;现代和起亚则凭借出色的性价比赢得消费者。但长久以来,由于合作伙伴众多,产品体系分散,在产品的营销传播方面也没有统一步调,三菱始终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风格。

    发展不能本末倒置

   车型偏少、品牌力尚未建立,但广汽三菱产能却逆市攀升。日前,广汽三菱新涂装车间和新总装车间完成改造相继投产,年产能突破13万辆。广汽三菱方面认为,产能瓶颈的突破不仅为今年实现6.8万辆的销售目标奠定了基础,还为达成中长远发展目标储备了后续扩充能力。

   广汽三菱的迫切心情很容易理解,在中国汽车市场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广汽三菱被三菱视为其在中国打翻身仗的最关键棋子。此前三菱汽车工业株式会社社长曾表示,广汽三菱的第一步产能计划是30万辆,此后将扩大到50万辆。

   业内认为,对于广汽三菱而言,其首先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身的品牌建设上,否则即便企业的产能达到了13万辆,大部分也将处于闲置状态。

   在广汽三菱经销商看来,目前三菱在华产能提升似乎没有必要那么急迫,目前不少4S店的销量仅能够勉强实现企业制订的销量目标。“两款车实在太少,而且帕杰罗·劲畅的定位有问题,消费者接受度不高。”上述经销商表示,4S店的月销量在20-30辆之间,在京城限购政策趋严的背景下,4S店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做。

   按照广汽三菱的计划,今年广汽三菱的经销商数量将从去年的179家增长至200家,到2015年,广汽三菱经销商的数量将达到300家。销量增长的减缓、网点的盲目扩张也让经销商的压力倍增。

   汽车市场专家苏晖认为,由于在华多次合资、合作的失意,致使三菱品牌逐渐边缘化。对于广汽三菱来说,在产能提高的同时,必须拿出对中国消费者具有吸引力的产品,在营销上下功夫,提升品牌影响力,才能推动企业的发展。

   但是,对于外界所关心的全新产品问题,广汽三菱此前的回答却是“真没有”。上周,针对广汽三菱车型大幅降价、未来产品规划等问题,北京商报记者曾联系广汽三菱,但截至发稿时,企业仍未给出回复。

    (记者 钱瑜 刘洋)
(责任编辑: )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