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穆拉利任内,福特在中国的投资总额达到49亿美元,合资企业的产能扩充了一倍。2013年,福特在中国的销量增长了49%,超过丰田成为中国销量排名第五的乘用车品牌。
7月1日,任职福特CEO8年之久的艾伦-穆拉利正式宣布卸任,继任者马克-菲尔兹出任福特新一任CEO。美国媒体借用美国大学生的成绩单对穆拉利8年来的业绩给出总体评价:公司利润>A+;产品线转型、企业文化>A;国际化进程>B;技术升级>C+;豪华车>D。
尽管这份成绩单的弱项非常明显,但美国媒体依然认为,曾经任职波音CEO的穆拉利个性强悍,其福特生涯的最大成功莫过于用事实说话——他不仅在福特最危急的时刻挽救其未倒,而且让底特律这个历来排斥外来者的汽车城接受了他,并认同了他的经营理念。
在其掌舵福特8年间,穆拉利毫不妥协的经营信条就是“盈利性增长”。2006年9月,穆拉利出任福特CEO,当年福特的税前亏损高达150亿美元。之后不久,穆拉利向银行抵押了包括福特品牌(蓝圆车标)在内的有形和无形资产,换取了235亿美元的贷款,正是这笔“有史以来最大的自我救赎贷款”(穆拉利语),使得福特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避免了向联邦政府申请破产保护的难堪困境。很快,福特就开始缓慢走出衰退的低谷,于2012年恢复了投资债券信用评级,并从银行赎回了福特最大的无形资产蓝圆车标。2013年,在北美、亚太、非洲市场强劲的销量带动下,福特的税前利润达到了70亿美元。
在“一个福特”的口号下,穆拉利彻底改变了福特的产品形象。一直以来,福特的皮卡、SUV和大排量轿车都是有名的喝油机器,穆拉利掌控福特之后,通过整合车型平台,推出一系列年轻、动感的全球车型,比如在美国和中国市场热卖的新蒙迪欧和翼虎,代表了福特品牌的全新形象。
在企业文化方面,穆拉利打破了长期阻碍福特高效运行的部门之间的各自为政。在每周例行的公司全球商务视频会议上,高管团队和各级经理面对面现场解决问题。美国媒体评价说,在福特8年,穆拉利始终表现出一种无坚不摧的乐观精神,在他的人格魅力的感染下,当然还有来自公司业绩带来的职业稳定感和荣誉感,员工和经销商都为效力福特而自豪,他们相信无论遇到什么挑战,穆拉利里领导下的福特都能从容应对。
在穆拉利任内,福特在中国的投资总额达到49亿美元,合资企业的产能扩充了一倍,是其1950年代以来最大的投资项目。2013年,福特在中国的销量增长了49%,超过丰田成为中国销量排名第五的乘用车品牌。
然而在福特的技术升级方面,穆拉利却乏善可陈。他曾经设定的目标是:福特要在车载娱乐系统、车身轻量化和燃油效率方面成为行业的领导者。但现在看来都不成功。
更无法回避的是,穆拉利任内最失败的就是福特的豪华车路线。当初迫于财务黑洞和经营压力,穆拉利拍板卖掉了阿斯顿-马丁、捷豹路虎和沃尔沃,这样福特就可集中资源做好“一个福特”。可结果是,福特品牌获得了新生,但旗下唯一的高端品牌林肯却无多大起色。直到穆拉利离任,打造一个全新林肯形象的任务仍未完成。可以说,林肯非但没有如期获得重生,反而成为福特的一个大包袱。代表林肯全新设计理念的MKZ因质量问题的困扰,上市时间一再拖延。按照计划,林肯的紧凑型跨界车MKC将于今年秋天在美国和中国上市,但其进入欧洲市场基本没戏。
对于国际大品牌的量产车来说,旗下的豪华车做好了就是利润奶牛。2008年,福特以23亿美元将捷豹路虎卖给了印度的塔塔集团,5年之后的2013年,这两大品牌的总共盈利32亿美元。目前看,尽管林肯的财务状况和质量有所改进,但指望其在强手如云的美国和中国的豪华车市场分得一杯羹,福特恐怕还需要相当时日的爬坡。
尽管留下了不小的遗憾,但穆拉利的离任仍然是福特100多年历史上的大事件。而且,美国媒体认为,穆拉利当之无愧是作为世界汽车史上最有建树的车企领导人之一离开历史舞台的。(武跃)
福特汽车告别穆拉利时代
2014-07-04 10:55:42
中新网
(责任编辑:
)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