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 投诉建议
  • 联系我们

宝马在华深耕小型车 否认MINI国产

2014-05-15 16:03:56 中新网
   近日有消息称,辽宁沈阳的华晨宝马铁西工厂已大兴土木,致力于最新UKL平台生产线的布局投产,并预计于2015年底正式投入使用,一经传出,各方关于宝马MINI国产有望的猜测不胫而走。为此,中工网记者特致电宝马中国相关负责人,并得到明确答复,尽管投建UKL生产线确有其事,但MINI国产传言实属子虚乌有,宝马方面出于多方因素的考虑,近一两年内MINI均不作国产计划。

    国产猜测由来已久

   事实上,关于宝马MINI有望在中国实现本土化生产的猜测可说是由来已久。早在2012年,时任辽宁省省长的陈政高就曾表明态度,“华晨宝马未来将实现MINI品牌和宝马7系车型的国产”。华晨汽车董事长祁玉民也紧随其后公开发声,“如果产能允许,华晨宝马会率先考虑国产宝马1系和MINI。”此言一出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业内各界人士对于MINI国产化的猜想众说纷纭,甚嚣尘上。

   然而纵观整个事件,始终与各方人士此起彼伏的MINI国产猜测并行的,则是宝马方面从未停止的官方澄清和媒体回应。去年5月,有外媒报道MINI有望在中国国产,宝马MINI随之在其官方微博发布正式声明,明确表示MINI暂无在中国生产计划。另外,根据宝马内部人士也曾透露,提前“泄露”国产计划对现有进口车型的销售有很大影响,因此,距离MINI国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而此番对于国产MINI旧话重提,也绝非是空穴来风。近期,随着华晨宝马铁西工厂三期工程日益推进,小型车平台UKL建设随之提上日程,并预计将于2015年底正式投入使用。而作为宝马家族中应用UKL平台的前驱车型典型代表,落成后该生产线能否成为MINI实现本土量产的机缘,成为MINI在华扩充战备产能的依托,自然再度引起广泛关注。此次采访中,当记者问及落成后的UKL生产线主要将用于哪些车型的生产时,宝马中国负责人的答复显得十分慎重,“关于UKL匹配车型的问题,现阶段尚不得而知。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近一两年内,宝马均不会做出关于国产MINI的设想。”

    国产化是把双刃剑

   近年来,中国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车市,对全球车市的地位和贡献度与日俱增,也成为车企间群雄逐鹿的必争之地。在这样的市场条件下,越来越多的车企为把握利好局势,选择在中国走一条开辟后备工厂,扩充本地量产,实施国产化战略的道路。仅仅近一两周的时间,就有多家车企宣布在华国产,准备进一步在中国施展拳脚。先是拉锯多时的Jeep国产终于尘埃落定,在广州和长沙两地分建工厂,齐头并进,共享国产化这一利益蛋糕,并以2018年华50万的目标销量,全面押宝中国市场。紧随其后的捷豹路虎国产同样引人瞩目,这一坐拥两个顶级奢华品牌、富于英格兰贵族座驾血统的豪车企业,此番也放下身段,与奇瑞联姻,将于今年四季度在江苏启动国产化生产,排兵布阵、全面规划建设。

   然而另一方面,出于保障产品品质不打折扣、原有产品线不受冲击的考虑,坚守本国量产、不走国产化道路的车企亦不在少数。作为丰田旗下豪华品牌,雷克萨斯便是固守阵地,不在国产化潮流中盲目跟风的一个代表。雷克萨斯总裁福市笃雄曾向媒体表示,考虑过华投产的可能性,但并没有细致协商,也没有做出任何决策。这是因为,虽然业内早已达成共识,实施当地生产是实现在中国大规模扩张的必由之路,但由于质量才是客户对品牌永远的诉求,因而保证质量永远要优于国产化予以考量。

   虽然此次采访中,宝马中国负责人并未向记者透露MINI暂不国产的原因,但不难发现,现阶段面对国产化这把双刃剑,宝马MINI的抉择是慎而又慎的。一方面,近年来MINI在华销量节节攀升,刚刚过去的2013年,更以28613辆的累计交付量再创新高。销量的持续上涨,产品线的不断丰富,不仅为进一步扩张铺平道路,更倒逼产能,对生产规模和能力提出需求,从这一角度来说,MINI国产是有其必要性的。一旦实现国产,可有效降低生产物流成本,减轻高昂的关税负担,使宝马能够将更多的资金投入放到产品开发、技术升级上来,增加产品附加值;同时,通过减少繁琐的中间链条中不断加码的流通资本,有效拉低终端售价,提升性价比,在同等价格区间内完善产品的质优性和功能性,适销对路,更贴近中国市场的消费需求。

   但另一方面也应当看到,尽管宝马在中国一路高歌猛进,但具体到MINI来说,中国目前还仅仅是其第四大市场,未来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上升空间。换言之,当下的发展更注重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且由于MINI自身品牌定位较为前卫,受众群体较为小众,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中国占领较大规模的市场份额。因此,如何通过保障品质、优化产品性能、完善营销战术,使其为更多中国消费者所接纳,更进一步巩固在华上升态势,也许才是MINI在当下更应首要考虑的问题。而且,由于国产化生产可能会导致原有设计语言的改变和原有产品线结构的重组,因而除非在软硬件各方面均已做好充分的准备,否则盲目推行国产化,则有可能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流失原有消费者,反而使企业蒙受损失。(记者张心怡)
(责任编辑: )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