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全球首发的A级轿车“ConceptALIVIO”和一款中国首发的紧凑型SUV概念车型“iV-4”亮相第十三届北京国际车展,凸显了铃木对中国市场战略地位的提升。铃木(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岩濑大辅对本报表示,这两款车型都是针对中国市场独立开发的,并先后于今年和明年在长安铃木进行国产。
而对于铃木的中国业务来说这也仅是个开始。依据铃木的规划,未来5年内至少每年推出一款新车,到2018年实现在华50万辆的销量目标。不过无论从外部的竞争环境,还是内部的股权关系,铃木距离实现目标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年一款新车
从去年底的锋驭国产上市,到随后的进口速翼特,铃木在华已开始一扫之前产品投入过于缓慢的节奏(最近的一款铃木奥拓还是在2009年投放的),在岩濑大辅的主导下,利用自身小型车优势加大在中国市场的产品投放节奏和力度,进一步提升铃木品牌。
在“一年一款新车”的战略引导下,北京车展上展出的“ConceptALIVIO”三厢紧凑型轿车就是铃木加快节奏的又一代表,作为引入中国的首款三厢紧凑型轿车,不仅是专为中国市场开发,更是在今年内导入长安铃木进行国产。
岩濑大辅对此表示,铃木虽然以小型车见长,但根据中国市场需求,车型也必然向上延伸,“但是我们的原则是在确保小型车的基础上,再逐步去做大型车。因为对于消费者来说,未必需要大型车,只要车内宽敞便可。”
而同时面对中国最大的乘用车细分市场,铃木认为其产品在油耗、车体重量及车身细节上有别于其它品牌,甚至是铃木的优势,保证其在该细分市场上立足。
同样,紧凑型SUV在中国也是市场热点,铃木2015年要将其“iV-4”概念车推出量产版,并实现在华国产。
平衡关系仍难
相对于其它日系品牌,品牌力及产品线弱是制约铃木在华发展的公认事实,虽然目前正在积极摆脱,但此前因业绩差而产生与合作伙伴的异议仍不会在短时间内弥补,这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与昌河之间的合作。
别的先不提,就拿车型导入来说,铃木必须承认其单薄的产品线不足以养活两家合资公司,现实也证明了这一点,目前长安铃木与昌河铃木的销量一直是处于下行通道,相对于长安方面,昌河铃木获得的车型更少且更老。
而包括奥拓、天语及去年的锋驭,甚至是未来的三厢紧凑轿车及新SUV车型,铃木都要投放至长安方面(或许是其意识到需要先养活一家合资公司再说),而本就对铃木有意见的昌河方面又将如何呢?加之去年底北汽收购了昌河汽车,铃木的中方合作者又多了个北汽(目前北汽与长安在集团销量上互为直接竞争对手),这使得铃木与多个中方合作者的关系变得更加微妙。在记者问及未来对昌河方面的新品导入方面,岩濑大辅并未给予明确的正面回答。
同时由于长安铃木仍为亏损,长安方面也不满,虽然有新车导入及营销层面的变革,但见效还需时日,这时又暴出铃木向长安索要合资公司1%股份(现在长安51,铃木49),以获更多话语权,虽然目前双方还在研究,但预示着未来双方关系及在产品、渠道等多个环节将充满变数。(岳伟)
2018年在华销量50万辆 铃木中国平衡术仍乏力
2014-05-09 10:50:52
中新网
(责任编辑:
)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