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 投诉建议
  • 联系我们

七成以上卖分者持“僵尸”驾照

2013-08-14 09:59:33 中新网

   租用专门房间,配有电脑、打印机、扫描仪等设备,这通常是写字间的标配。但在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交通违法违章办理大厅附近的一处民宅内,徐氏兄妹4人却利用这样的场所,干着倒卖驾照分数牟取暴利的勾当。

   近日,鞍山警方成功将这个倒卖驾照分数达数十起的团伙打掉。鞍山市公安局铁东分局治安大队大队长张金良向《法制日报》记者介绍,买卖驾照分数背后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很难取证。鞍山警方此次捣毁的这个倒卖分数黑中介窝点,是辽宁警方首次查处的倒卖驾照分数案件。

    小民宅藏大蹊跷

   今年7月15日,有群众向铁东公安分局治安大队举报称,在铁东区交通违法违章办理大厅附近总有两名女子拦住前来办理交通违章的司机,倒卖驾照分数。

   警方通过几天的侦查发现,如果有司机想要买分或卖分,两名女子便会将其带到附近一处偏僻民宅内,然后再返回继续寻找买分、卖分者。此后,有时会有人进入民宅后离开,有时会有人进入民宅再出来径直前往交通违法违章办理大厅,然后再返回民宅内,最后与买分者一同离开。

   警方判断,除这两名女子外,极可能还有其他人员参与倒卖驾照分数,交易过程应该就发生在那间民宅里。

   7月23日,治安大队民警崔洪吉乔装扮成要买驾照分数的司机,跟随其中1名女子来到那间民宅提取证据。

   该女子将崔洪吉交给民宅中的两名同伙男子后便离开了。崔洪吉发现,房屋面积不足20平方米,电脑、打印机、扫描仪等设备却一应俱全。随后,崔洪吉获取了这个团伙的相关违法证据。

   为了取得完整的证据链条,7月24日,民警赵晓明乔装扮成要卖驾照分数的司机,同样获取到相关违法证据。

   7月25日,警方展开抓捕行动,在民宅内将4人抓获,同时还抓获买分者齐某和卖分者李某,6人均被行政拘留。

    警方查明,该团伙从今年4月中旬开始,倒卖驾照分数达数十起,涉案金额万余元。

    四兄妹分工明确

   崔洪吉向记者介绍,这个团伙中的4人是亲兄妹,其中四弟徐某是主谋。从事倒卖驾照分数前,他曾多次帮助朋友找人代扣驾照分数,后来找他帮忙的人越来越多,他发现可以从中牟利,就找到大哥、二姐、三姐,干起这桩违法勾当,徐某还给3人开起了工资。

   “他们印制带有倒卖驾照分数信息的名片,由二姐、三姐到铁东区交通违法违章办理大厅附近拉活。”赵晓明说,为了隐蔽身份,二姐、三姐每次拉活时都戴着口罩、墨镜,头披纱巾,将包挎在胸前,这种特殊的体貌特征让人很容易就能猜出她们的身份。

   崔洪吉补充说,该团伙分工明确,除二姐、三姐负责拉活外,大哥负责查询违章记录,徐某负责收钱和操控团伙。

   对于倒卖驾照分数的具体流程,徐某到案后供述:二姐、三姐在办理大厅附近拉到活后,将买分者或是卖分者带到那间租用的房子里;如果是卖分者,就将他的身份证和驾照扫描复印下来,以每分40元到80元不等的价格现场交易,需要扣分时再电话联系;如果是买分者,就用电脑调取他的违章记录,以每分60元到100元不等的价格谈拢,然后打电话找来卖分者,让卖分者用自己的驾照去办理大厅代买分者扣分。

    买分致故意违章

    被警方抓获后,卖分者李某为自己“叫屈”,认为自己并没有参与驾照分倒卖行为,不违法。

   赵晓明表示,警方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60条第二项有关规定,以伪造、隐匿、毁灭证据罪对徐氏兄妹处以行政拘留10天,并处500元罚金;对卖分者李某和买分者齐某处以行政拘留5天,并处200元罚金。

   “交通违法行为人买分,实际上是把其所承当的行政责任分解,由他人代过,本身是一种谎报案情行为。而卖分者或中介已经成了买分者的共犯,他们的行为都影响了行政机关执法办案,都属于违法行为。”赵晓明说。

   治安大队大队长张金良向记者介绍,今年年初,“史上最严交规”出台后,记分项目更加严厉,这让更多驾车新手以及驾照分数快被扣光的司机动了歪心,给一些拥有“僵尸驾照”(指考到驾照之后长期不开车,闲置下来的驾照)以及驾照即将重新记分者提供了市场。徐氏兄妹正是看中这一点充当起倒卖分数的黑中介,该团伙卖分利用的“僵尸驾照”占驾照总数7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买卖驾照分数的违法行为愈演愈烈,无形中助长了一些交通违法者的侥幸心理,甚至故意违章,埋下交通安全隐患。”张金良表示,针对只有在交通违法违章办理大厅附近才有大量客源的特点,警方将在周边区域设置专人加大巡防力度,同时及时与社区沟通,加强对出租房屋的监管力度,切断倒卖分数者的客源、让其无处藏身。(记者霍仕明 见习记者 韩宇)

(责任编辑: )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