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限牌令,打破了广州车市原有的平衡:从新车到二手车,整个市场交易都下滑较大,传统二手车市场里冷冷清清,一些新开的4S店更是在苦撑度日。笔者近日在车市走访时发现,无论是新车还是二手车,几乎所有的商家都在苦苦渴盼一件事情,那就是广州限牌政策的调整。
当下限牌令中让经销商尤其认为急需调整的是置换中对排量限制的条款,因为只能置换同排量的汽车,并且精确到毫升,因此,很多想换车的人无法升级排量,有些人干脆暂不换车,让经销商原本寄予希望的置换市场变得极为平淡。而一些自主品牌的车型则干脆收缩门店,陷入了退出市场舍不得保有维修客户、不退则新车销售不赚反亏的尴尬境地。
二手车市场则更为尴尬,因为不能过户到广州,一些二手车中介只能多办几个外地的居住证,将车子先过户给自己,然后再等待外地买家上门,一番波折之后,将车迁移到外地,增加了成本,也导致了车价贬值更大。更大问题在于,随着外省排放政策的提高,国2以及以下排放标准的车即使远迁外省的穷乡僻壤也是难以过户。
所有这些原因都直接导致市场上的经营者在盼望政策调整。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一些细节方面应该会优化,但是车市绝不可能恢复到以前的“荣光”中,即使调整之后会让经营者变得轻松一些,但仅靠政策救市的想法也不太可能。
国内汽车市场一向有“政策市”的特点。这不是一个好趋势。这也造成中国车市对政策长期依赖的现象。
在市场被政策压抑之后,需要政策的调整来解套也很正常,但是如果将全部希望都寄托在政策的调整,认为政策会改善一切,未免过于天真。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与其在全力以赴地等待政策的宽松化,还不如竭尽全力去想如何做好细节来得更实际。(车贵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