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 投诉建议
  • 联系我们

买车人被忽悠进低价陷阱 交钱后销售员翻脸不认账

2013-04-22 10:55:22 中新网

   最近,市民葛先生遇到了一件闹心事,想买车的他被一家名为隆汇达汽车销售公司给出的低价吸引,经过讨价还价,双方定好了车辆总价。总价中包括购车款、交强险、商业险、购置税等。可是交完全款后,销售人员却翻脸不认账。要想让车辆上路,葛先生就还得再掏一笔钱。“算了算,这比在4S店买车还贵,本想图个便宜,没想到却吃了大亏。”葛先生一脸无奈。

    低价将买车人骗进门

   由于家庭需要,葛先生准备购置一辆本田艾力绅轿车。在4S店里,这款2.4L豪华版报价为29万多。经过网上查询,比较多个经销商的报价后,葛先生选定位于西三环丰益桥西国贸汽车交易市场中的隆汇达汽车销售公司。因为销售人员称,整台车的所有费用,包括内饰、车辆购置税、保险等全部下来总共是28.18万。于是葛先生决定和朋友一起去看车。

   3月29日,当葛先生与友人到了西国贸汽车交易市场时,心里凉了半截儿。因为,不光是隆汇达,这里的所有店面都略显破败,虽然心里有所动摇,但葛先生和朋友还是决定去店里看看。一进门,隆汇达的销售人员就热情地迎了上来,开始宣扬葛先生要买的那款车如何便宜,来源如何正规等等,并一再怂恿葛先生先支付定金。

    买了车却没有合同

   虽说心里很不踏实,但买车心切又想少花钱的葛先生还是付了一万元的定金。销售人员给葛先生开收据时,葛先生要求对方在收据上注明了总车款里包含购置税、保险等。

   “这张收据看起来并不正规,但这时我真是骑虎难下。明知道事有蹊跷,可是因为已经付了定金,只好继续铤而走险,与销售人员签订了购车合同。”葛先生说,自始至终他都没有拿到应该属于自己的那份购车合同。

   转眼到了提车的日子,葛先生被告知,要给4S店里的熟人3000元的“好处费”,因为“在市面上根本买不到如此低价,总要给人家一些好处吧。”而这3000元钱,除了刷卡机打出来的单子以外没有任何其他凭证。不过,让葛先生感到安慰的是,他终于提到了自己心仪的那款车。

    交钱后销售员翻脸不认账

   提车后,回到隆汇达做内饰时,销售人员说要借用葛先生的购车收据给财务登记一下。葛先生没多想就掏出收据,可是,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这位工作人员拿到收据后,转过身去就把收据撕得粉碎。而葛先生再次看到之前签订的购车合同时,合同上很多空白处都出现了之前没有的内容,而隆汇达之前承诺的“全车下来只要28.18万”也没有了着落。葛先生发现,对方是用后加上去的天价内饰,补齐购置税和保险的差价。可是,对车辆购置税,对方却只字不提。

   “最后算下来,我在这里买的车比4S店还贵。”至此,葛先生发现合同上所谓的“全价车款”,除了车本身以外,只包括950元的交强险。

    还在继续忽悠其他买车人

   昨天,记者来到隆汇达汽车销售公司。室内停放4台车辆,热情的销售人员满口承诺,什么车都有,都是从4S店提车,比官方指导价至少低1.5万元。

   记者问销售员,谈好的价钱包括哪些内容?销售员拿过一份其他顾客正准备签的购车协议,记者发现这与葛先生签署的协议条款一模一样,当记者问:“价格是不是包括购置税、保险?”销售人员回答:“这就是一条龙价格,绝无任何附加费。”销售员还补充说,“这一带就我们公司比较正规,有打印出来的协议。其他公司就手写一个单子,出事后投诉无门。”

   其实,“投诉无门”的恰恰是这些在此购车的人,而且他们无一例外地是在保险、购置税这个环节上被骗。

   北京凯亚律师事务所董来超律师表示,经营者卖商品时必须明码标价,不能捏造事实。葛先生所签协议中的购车附加费用,汽车销售公司应作明细说明,约定不明可推定为购置税。买卖双方也都可以举证。消费者觉得汽车销售公司有价格欺诈行为,可向价格主管部门举报。J199

(责任编辑: )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