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 投诉建议
  • 联系我们

京产电动大客车将“开进”波兰 时速80公里

2013-03-06 10:31:33 中新网

   时速80公里、8分钟完成换电、充一次电能跑130公里……曾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大放异彩的零排放电动大客车技术即将远赴波兰。日前,北京理工大学与波兰著名电网公司TAURON集团、华沙理工大学正式在京签订了中波e-Bus项目合作协议,这标志着由科技部和北京市科委支持的京产电动大客车技术首度走出国门,将在波兰的弗罗茨瓦夫示范运营。

   从1994年北理工研发出国内第一台电动公交车,到2000年两台电动公交车开上本市街头,再到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以及“十城千辆”城市运营……京产电动大客车技术迄今已累计安全运行达数千万公里。

   “事实上,我国在纯电动汽车方面真正的优势就是商用车。”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与工程专家林程表示,这项技术整整做了近20年,从电机、电车、整车控制到充电模式,稳扎稳打拥有了一套完整的系统。

   几年前,在一次与北理工的学术互访中,波兰华沙理工大学的安东尼教授一眼相中了北理工原创的电动大客车技术,并积极向波兰政府推荐,希望能引进整套体系,在波兰开展纯电动大客车示范运行。在他的引荐下,波兰几大电网公司的老总相继慕名而来。“由于能将电网的储能需求与电动公交车的运行需求完美结合,我们的机器人快速换电模式令这些‘洋老总’们非常感兴趣。”林程说。

   今年2月,波兰政府代表团与北理工正式签订合作协议。“首先要支持波兰在弗罗茨瓦夫建一条示范线,其中包含6辆公交车和一个快速充换电站。”林程告诉记者,波兰将从我国引进京产电动大客车整车、动力电池快换机器人系统、电池充/换电站和应急服务系统等,并在波兰主要城市开展为期两年的示范运营工作。此后,将实现波兰电动大客车技术的本地化。

    我国科研人员还将以波兰为出发点,逐步将京产电动大客车技术推广至欧盟。

   “与个别国内企业的单车出口不同,我们出口的是一整套专利成果的授权和标准体系,只有如此才有生命力。”林程信心满满地说,“这个项目一旦完成,将会成为国内对外绿色合作的一个成功案例。”

    本报讯(记者 刘欢)

(责任编辑: )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