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 投诉建议
  • 联系我们

混合动力为何叫好不叫座?售价偏高成第一阻力

2013-01-08 14:11:47 中新网

   车市有很多种可能,2011年,虽然10年来的高速增长被踩了一脚急刹车,但各种磨难并不妨碍汽车新技术的发展,混合动力就是逆势生长的一员猛将。这一年,出来“混”的不再是以丰田为代表的几个日系品牌,许多豪华品牌也在混合动力这一领域纷纷发力。

    售价偏高

    成大卖第一阻力

   时近年底,雷克萨斯CT200h以27.9万元的入门价再次把混合动力隆重推入我们的视线,豪华品牌雷克萨斯、油电混合环保动力、6年/15万公里的免费保养与保修服务、入门级售价,这些关键词组合在一起不得不让许多人开始对CT200h心动。其实这一年,出来“混”的车型很多,且个个有亮点,包括上市不久的2011款君越eAssist2.4L豪雅版和新凯美瑞·尊瑞。一夜之间,插电的、不插电的,似乎大家都在想出来“混”了。

   虽然各大厂家都推陈出新地发布他们的最新混合动力产品,但混合动力车在国内真正融入到我们生活中的却很少,连最早出现的丰田普锐斯都面临“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其他许多出来“混”的车型,更像被束之高阁的装饰品,显示一下现代科技的现实结果便作罢。这种在欧美国家大行其道的“时尚产品”,中国的消费者却还远远没有做好准备。

   同样面临各种尴尬的不单单是丰田公司,几乎所有在中国销售的混合动力产品都遭遇尴尬。包括君越混动、思域混动、途锐混动等。作为目前唯一成熟的可实现的绿色动力方案,混合动力迟迟无法叩开中国消费者的心门。

   大多数人认为,价格是让这些高科技产品在国内遭受滑铁卢的重要原因。目前在售的混合动力车,普遍比普通版本高出10万元左右。10万元的价格门槛,谁都会在心里嘀咕:我为什么不买个豪华车?至于是否环保低碳,似乎并不比面子和享受重要。

    要环保经济

    混动并非唯一选择

   当然,要经济环保低碳并非只有“混”这种方式,美国著名汽车消费调查网站Edmunds新能源汽车高级主编JohnO'Dell就对混合动力车毫无兴趣。他认为,一些数据并不代表所有美国消费者都应该加入混合动力车阵营。同时,O'Dell还列举了以下几个不购买混合动力车的理由:

   首先是昂贵的造价换来的燃油经济性。撇开别的部件不说,这些混合动力车所搭载的镍氢电池就需要花费几千甚至上万美元。这就是混合动力车型和普通车型差价之所在,对于一个大部分时间用作每天往返上下班的人来说,一辆混合动力车要开多少年才能赚回这个差价?实际上,早报的系列调查表明:省下的油耗相对于巨大的售价来说,微不足道。

   并且,混合动力不是提高燃油经济性的唯一办法。在欧美国家,奥迪、宾利、宝马和大众等车企把灵活燃料(flex-fuel)技术和柴油发动机技术作为提高燃油经济性、减少排放量的方法。JohnO'Dell认为,小型发动机才是最有效的节油方式。比如欧洲人钟爱的Smart,以及日本本土排量在1.0左右的种类繁多的小型车,都是很好的证明。

   从1997年丰田的普锐斯成为全球第一款量产混合动力车型开始,到1999年本田混合动力车型Insight正式上市,混合动力汽车已经正式量产超过10年了;截至2007年5月,丰田混合动力车型率先完成了100万辆的销售目标,这似乎也意味着新能源汽车中混合动力车型是最容易被用户所接纳的产品。但在中国,这还是刚刚开始,出来“混”,要走的路还很长。

   

(责任编辑: 李素 )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