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 投诉建议
  • 联系我们

货车缓速器安装缘何一缓再缓 国标迟迟未能更新

2013-01-08 10:41:48 中新网

   国外80%的重型货车配备有缓速器,欧美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50年代已经要求8吨以上的大货车强制安装缓速器,目前缓速器已经成为不少欧美发达国家公交巴士、旅游客车、中型和重型货车的标准配置。为什么在我们国家,缓速器离货车却还如此之远?羊城晚报记者采访了业内相关人士。

    法律没有强制规范

   业内人士普遍指出,由于我国对货车加装缓速器等缓速装置没有明确规定,这成为缓速器难以运用在货车上的重要原因。

   “因为没有国家强制规定,缓速器最早推广应用的时候非常艰难”,深圳市特尔佳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慧民告诉记者。他说,缓速器虽然在国外已经使用了五六十年,但2000年左右才开始导入中国市场。“当时,没有人知道这是个什么东西。技术人员拎着设备,天天跑公交公司,好说歹说,请人免费安装体验。”

   瑞银证券分析师透露,我国缓速器行业的相关规章仅有建设部2002年发布的《城市客车分等级技术要求与配置》(CJ/T162-2002)以及交通部2006年发布的《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JT/T325-2006)。这两项规章分别对较高级别的大中型客车安装缓速器做出了非强制性要求。但对大货车并未做要求。

   业内人士称,我国汽车行业关于机动车运行安全方面最重要的标准是GB7258《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不过,据记者查阅,现行的GB7258-2004发布于2004年。这一版本对车辆应急制动和驻车制动状态下的制动距离、减速度、制动力分配等进行了规定,但对于缓速器主要解决的“制动热衰退性”未有相关规定。

   “制动热衰退性主要指的是汽车在下坡、处于连续刹车的状态时,还能保证的制动效果”,公安部交通科学研究所研究一部主任应朝阳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他透露,国标GB12676(《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中规定,汽车下坡时的安全制动必须通过“规定的Ⅱ型或ⅡA型试验”。不过,汽车通过何种制动装置、采用何种技术路线,通过这种试验?GB12676并没有作出规定。

   相形之下,在国外,50多年前,缓速器已经开始在法国被强制采用。1954年,法国公共工程部出台相关政策,要求行驶在山区和事故多发地区的载重量超过8吨的货车必须装配缓速器或经过认可的同等装置。

    “超龄”国标亟须更新

    缓速器何时能走近大货车?业内人士普遍寄望于国标GB7258的修订。

   据了解,GB7258是我国机动车注册登记检验和在用机动车检验、事故车检验的主要技术依据;同时也是我国机动车新车定型强制检验、新车出厂检验及进口机动车检验的重要技术依据之一。根据记者查阅,现行的GB7258-2004发布于2004年。按照国标“5年必须复审”的规定,现行的GB7258算下来标龄已届七载。

   “国标委在《2009年第二批国家标准修订计划》中,下达了GB7258的修订工作,由公安部牵头负责,并由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完成时限为2010年。”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据了解,相关部门已经于2009年11月和2010年4月召开了两次修订工作会议,并在2010年5月形成了修订送审讨论稿。

   “最终修订稿已经递交国标委,只等发布了。原以为新版本去年底前发布会是大概率的事件,但目前希望不大了”,该人士指出。

   “修订工作确实已经完成,但何时能发布并不清楚”。应朝阳,公安部交通科学研究的研究一部主任,参与了GB7258的修订,并是送审讨论稿的主笔人之一,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这样表示。

   从2010年到2011年,再到2012年,尽管业内对于GB7258新版发布的预期日期一延再延,但无论如何,新版本2012年发布应该是大概率事件。

    加装覆盖面不够广

   按照GB7258送审讨论稿,相关要求只适用于新车。存量货车需不需要强制加装?“修订稿只对新车做要求,至于存量车是否需要加装,是地方政府的事。如果地方政府有要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要求”,应朝阳指出。

   “缓速器在大货车上的普及离不开政策推动,特别是在推广普及初期”,业内人士称。广州一家关注GB7258修订的私募基金相关人士表示,据他们了解,我国目前大客车安装缓速器上,东部省市客车安装率远远高于中西部省市。其中,东部省市公交公司新车的安装率接近100%。该人士分析,这其中离不开政策推动。以上海、北京为例,两地城市对公交车辆安装缓速器有明确的地方规定,所以两城市公交车辆的安装比率高。

   “加装一台缓速器少则七八千元,多则上万元,甚至数万元。存量货车加装肯定动力不足。唯一的现实力量是政策推动”,相关人士分析。

(责任编辑: )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