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 投诉建议
  • 联系我们

夏天谨防汽车“高温病” 高温熄火不要再启动

2012-06-28 11:12:48 中新网

夏天要多检查水箱。

  进入夏天,车辆在行驶中熄火、爆胎、自燃等汽车“高温病”频频发生,甚至会发生车毁人亡的严重后果。近日,记者采访资深汽修师林才发师傅,对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林师傅建议,高温天气,车主要做好平时预防。事故发生时,更要沉着冷静,采取适当的应急措施,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高温熄火:不要再启动 否则要大修

  [案例]本月8日,陈小姐开车行驶在宝安大道西乡路段时,遭遇了一次道路惊魂。当时,她刚路过一个红灯,正提速快驶,车辆却突然熄火。她马上打电话到4S店求救。汽修师傅告诉她,可能因高温导致车辆熄火。她检视下水温指针,已超出水表最高限值。后经拖车到4S店检查,发现水箱漏水,冷却系统失效,造成途中熄火。

  [分析]林才发师傅解释说,炎热的夏天,对车辆散热要求特别高。一般情况下,行驶超过四五年的自动挡汽车,可能出现行驶中熄火现象。分析具体原因,包括发动机积炭、电瓶电压不稳、火花塞不点火、水箱漏水、节温器损坏、散热扇不工作、水泵皮带断裂等。对此,要及时维修、更换。他建议,车主要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平时多留意水温表,及时发现问题。

  [应急]林才发师傅告诉记者,途中熄火时,方向盘只是失去助力,并未锁死,用大力仍可转向。此时,应及时打开双闪灯,双手稳住方向,慢慢将车靠边停稳。如果在高速行驶,切不可换成空挡,而是用挡位制动。如果熄火时正在踩刹车,在不抬起刹车时,真空助力器仍会有效。

  林师傅建议,车辆因高温熄火后,千万不要再打火启动,否则可能导致发动机“抱缸”,大修一次,至少花一两万元。

  行驶中自燃:快速离开车辆 适当灭火

  [案例]:本月4日早上8时许,一辆银灰色小轿车沿滨河大道东向行驶。当行至福田体育公园段时,小车突然起火自燃,火势冲天。司机一时吓慌了,赶快将车停靠路边,打开车门逃出,远远地躲在一边,拨打电话报警。后来,虽经消防部门尽力灭火,但车辆仍损失严重,几乎烧成铁架。

  [分析]:林才发师傅认为,夏天汽车自燃,原因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燃油管损坏,接头松动,燃油泄漏,在遇电火花、高温物体后起火。线路老化或者超负荷引起短路自燃。电器线路随意更改,如改装音响等。

  为避免自燃事故发生,车主应经常对车辆进行保养,检查汽油管道是否渗漏;不要乱改汽车线路;养成随车配带灭火器的习惯等。做隔音要确保隔音材料不易燃。车内不留危险物品及打火机、香水、空气清新剂等,这些物品经过暴晒,可能导致爆炸。汽车长途行驶,超负荷装载,也会造成温度升高。建议行驶100公里休息一下。要避开路面上的易燃材料如塑料、橡胶等,因为车底排气管温度很高,碰到这些易燃物品容易起火。

  [应急]:林才发师傅提醒车友,遇到汽车自燃不要慌张。发觉汽车有焦煳味或者车内冒出浓烟时,要马上停车,拉住手刹,关闭电源。火灾发生后,最重要的是生命安全。要迅速离开汽车,取出灭火器,对油箱和燃烧部件降温灭火,以免爆炸。要在第一时间准确找到起火点,用灭火器将其熄灭。若发现时已经较晚,火势很大,则应尽快远离现场并打119报警。

  行驶中爆胎:千万不要急刹车

  [案例]:5月24日凌晨,205国道河源市东源县灯塔镇黄土岭路段发生一宗交通事故,一辆挂深圳牌号、满载货物的货柜车因爆胎坠落至30多米深的山沟中,事故导致2人重伤。

  4月28日,一辆白色货车行至龙岗区北通道大岭鼓隧道口时,追尾一辆爆胎停在隧道的货车后侧翻,该事故造成1人轻伤。

  [分析]:林才发师傅说,夏季是爆胎事故的高发期。这是因为,在高温的路面行驶过程中,轮胎变形较大。夏季出车要勤检查,检查胎面、测试胎压。忌胎压过高或过低。

  [应急]:车辆在高速行驶中突然爆胎,车身一般会迅速歪斜,方向盘向爆胎侧急转。此时,车主一定不能惊慌,要冷静对待,不要矫枉过正。要立即松开油门,尽量保持车身正直向前,抢挂低挡,利用发动机制动迫使车辆减速。采取点刹方式,逐步将车速降下来。双手紧握方向盘,随时调整车辆因爆胎而引起的不规则滑行。切忌一脚踩死制动,以免发生甩尾、打转等险情。

  更换轮胎时,先在150米之外放好三角警示牌。拆轮胎时,先将螺丝松半圈,升起千斤顶,再拆除全部螺丝。将旧胎放在车身下,以防千斤顶失控造成意外。装轮胎时,对角线紧固螺丝,保证受力均衡。放下千斤顶后,对螺丝再次加固。  ■深圳特区报记者 马培贵 文/图

(责任编辑: )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