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 投诉建议
  • 联系我们

北京汽车助力女排 体育营销强势发力

2011-12-12 14:25:48 新浪汽车综合

   12月10日,2011/2012赛季中国女排联赛在北京汽车光彩体育馆上演揭幕大战。作为“升班马”的北京汽车女排,在原国家队主教练蔡斌的率领下鏖战五局,最终以3:2力擒联赛“五连冠”得主——卫冕冠军天津女排队。这场“黑马”擒王的比赛使北京汽车女排士气大振,更为球队主赞助商北京汽车的体育营销战略吹响了强势发力的冲锋号。

  复兴北京排球  追寻民族精神

  对于北京汽车在球队取得如此骄人战绩的背后所起到的推动作用,北京汽车排球俱乐部董事长张东升在赛后接受采访时,难言心中的激动:“北京女排能时隔多年取得如此骄人的战绩,与北京汽车的支持密不可分。很多人不理解北京汽车为何要花费如此大的人力物力,赞助排球这项现在看起来不那么火的运动。对于北京汽车来说,这是身处首都的企业渴望追寻中国民族精神的一种历史使命感的体现。大家都知道曾经的‘女排精神’是整个80年代中国奋发精神的代表,而以“大气、进取、品质、融合”为企业核心的北京汽车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斥巨资打造了如今的这支北京汽车排球队。从公司领导到普通员工,都主动成为球队的‘粉丝’,无论球队身在何处比赛,都能看到北京汽车员工呐喊助威的身影。我想这是北京汽车与其他企业赞助体育赛事最大的不同,他不是花钱冠名做广告的甲乙方合作,而是将体育事业融入自身事业当中,一同发展前进,最终承担起振兴国家体育事业的历史责任。说到底,北京汽车还是想让国人找到那种永不服输的‘精气神’”。

  践行体育营销  放眼国际国内

  对于北京汽车的营销战略,主管营销的北汽股份副总裁董海洋有着精准而独到的见解:“北京汽车始终致力打造‘国际化的自主品牌’——即以国际品质的技术和产品,成为中国自主品牌创新实践的担当者”。而作为北京汽车品牌营销的重要一环,其体育营销战略也紧紧围绕“国际化”和“自主创新”的大方向稳步实践。除赞助北京汽车排球俱乐部外,北京汽车更是放眼国际赛事,正式成为2012年海阳亚沙会高级合作伙伴,为赛事提供官方服务车辆,同时向社会宣扬北京汽车健康快乐的理念,为体育及公益事业又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更值一提的是,北汽集团刚刚以首届“环北京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官方合作伙伴及唯一指定用车赞助商身份,携旗下多款车型为赛事运行提供保障,得到赛事组委会及运动员的高度赞赏。

  体育作为运动、拼搏、协作、耐力等精神内涵的表现方式,与汽车崇尚速度、技术、匹配、耐久等物理属性有着天然的不解之缘。体育赛事也成为国际顶级汽车企业竞相争夺的“赛场”:奔驰在网球场上长袖善舞;大众为北京奥运会全力赞助;宝马、沃尔沃乐此不疲地举办高尔夫球赛;韩国现代汽车通过赞助2006年德国世界杯和2007年女足世界杯、2010年南非世界杯,使品牌知名度得到空前提升。

  如同北京奔驰携手中国网球公开赛、北京现代倾情赞助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一样,北京汽车正是在这样一种技术与精神契合的不懈追求中,以执着的信念和专业的热忱,以“大气、进取、品质、融合”的品牌理念核心,精心打造了符合自身品牌文化和精神内涵的体育营销战略。同时,也以实践性成果与北汽集团体育营销的“大北汽”战略保持高度统一。

  深入品牌营销  打造“国际自主”

  以体育营销作为驱动力,北京汽车的品牌营销同样在“国际化”和“自主创新”的轨道上阔步前进。与其他自主品牌相比,北京汽车具有更显著的“国际化”基因。基于萨博核心技术以及“行者有其车”的企业最高理念,北京汽车自主品牌车型涵盖了从经济型轿车到中高端系列的全系产品,这成为其营销体系建设的实质基础。不仅如此,北京汽车全面开启“欧洲战略”,在萨博技术发源地同时也是汽车领先技术的集合地——欧洲范围内寻找一切可以合作的优质资源,例如收购瑞典威格尔变速箱、荷兰英纳法天窗。前不久,北京汽车更是深入欧洲工业设计之都——意大利都灵,设立造型办公室,在中国汽车企业中第一个创立并实现了用国际“骨髓”为自身进行“技术造血”的全新模式,将“国际化”与“自主创新”的品牌营销发展战略推向全新的高度。

  作为中国自主品牌战役中的“升班马”,北京汽车深知只有练好自己的内功才是最终赢得这场竞争更为激烈的“比赛”,如同北京汽车排球队一样,不求“一招制敌”,在每一次发球、接球、传球、扣杀中力求动作到位,不是单纯赢得比赛,而是要打出那种永不服输、不断拼搏的精神。正如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所说:“我们宁可慢一点,宁可有些东西重做,也要做出一个能够代表北京首都形象的、和北京汽车身份实力相符的中高端自主品牌轿车。”

 

 

(责任编辑: )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