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 投诉建议
  • 联系我们

销量滑坡利润折损 自主品牌应该换个活法了

2011-10-24 13:40:53 京华时报
   今年以来,汽车市场增长放缓,大多数自主品牌销量滑坡,利润折损。展望今后走势,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语出惊人:自主品牌面临的并非短期市场调整,今年还能过得去,明后几年会更难受。

  10年来,自主品牌进步不小,中国车市三分天下有其一。外观内饰越来越精美,配置越来越丰富,但是真正的卖点是低价,是低端的小车。近来国际品牌连这点空间也不肯留了,也做小型车,价格也一路压低。

  自主品牌的软肋,是核心竞争力的缺失。日前,有关部门公布“第三阶段油耗限值”征求意见稿,到2015年,要求全国乘用车平均油耗降至百公里7升。油耗限值要达标,发动机涡轮增压、缸内直喷技术是关键,此外,车身轻量化、减小风阻和轮胎摩擦力、刹车能量的回收等技术,一个也不能少,然而,自主品牌在这些技术领域有的甚至尚未涉足。且不说,光是一台涡轮增压发动机,成本就要上去两万元,对于主流六七万元的自主品牌车型来说,恐怕就是“不可承受之重”了。

  做了10年轿车,自主品牌终于明白,系统的标准和流程,才是汽车整个价值链的灵魂和血统。徐和谊说,北汽买下萨博3款车型,两款涡轮增压发动机技术,为的是高起点打造自主品牌。但是我们更看重的是包括12大技术体系的标准和流程。我们不会再走前人走过的弯路:“扒”一个外国底盘,做些改动就是一款车。我们将把萨博全套标准原封不动地用在我们的新车开发和生产上。

  近两年,自发于一些中日合资企业,继而由主管部门强力推广的另类“合资自主品牌”应运而生。在外方一个成本已经摊销的旧平台上,开发“自主品牌”的“新车”。合资企业自然会取得销量、市场大丰收;政府部门迅速完成自主品牌50%占有率的规划目标也指日可待。但是奇瑞、吉利、中华等“草根”们遭受内外夹击,“一觉回到十年前”的边缘化窘境,恐怕也不是多余的担心。

(责任编辑: )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