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 投诉建议
  • 联系我们

专访雷新:东风标致跻身中国汽车市场主流

2011-10-24 09:40:02 慧聪汽车网

   9月16日开幕的成都车展上,东风标致在众媒体的关注下公布了1-8月的成绩单:在508刚刚上市,还处于供不应求的情况下,2011年前8个月,东风标致共销售汽车107,204台,同比增长20.8%。相对整体市场平均8%的增长率,这一成绩的取得显得特别难能可贵。

成都车展专访雷新

    同时,这一声名日隆的合资品牌还首发亮相了半年内推出的第二款全新车型——东风标致308,推动东风标致进入了全新的“8时代”。尽管目前东风标致已进入产品密集投放期,但这样的推新速度还是令人吃惊。

    而前不久刚刚出炉的JD•POWER售后满意度(CSI)调查中,东风标致仍然名列前茅,比去年第四名的得分又有提升,表现超过豪华车品牌;在销售满意度(SSI)调查中的得分,也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

    如此抢眼表现,不能不让人潜心审视这个中国市场的“年轻”品牌。可以说,东风标致逆市飞扬,正是其积极跻身中国汽车市场主流阵营的剪影。本届车展上,我们带着探求谜底的心情,专访了东风标致总经理雷新。

    百年传承年轻品牌底蕴深厚

    “东风标致308的推出,使我们实现了对中级车市场的无缝覆盖”,雷新在308首发亮相现场表示,308、307将并存销售。也就是说,东风标致将通过307、308、408组成覆盖中级车市场的完整产品线,打造这一级别车型最强阵容。这是继其旗舰车型508将产品线成功上延至中高级市场之后,东风标致在产品布局上的又一次战略性动作。

    “对东风标致来讲,我们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雷新坦言,“东风标致应该说是一个年轻的品牌,但是对于标致品牌,大家都非常熟悉,它已经有200多年品牌史、122年造车史,是仅晚于奔驰的世界第二大汽车制造商,是著名的赛道世家。”去年在中国举行的一系列标致品牌200周年纪念活动,世界三大汽车赛事之一的勒芒赛引入中国,特别是508的全球同步上市,都大大提升了东风标致的品牌形象。

    与一些合资品牌只重产品引进不同,东风标致始终保持着对品牌DNA的传承,标致品牌严谨造车理念、精益求精的态度,以及对消费者情感需求的关注,在东风标致产品系列中都得到很好体现。在508、308陆续被更多消费者认知后,东风标致的品牌精髓将进一步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厚积薄发剑指主流市场需求

    “以整车造型设计为例,大家都知道,标致品牌在所有国际汽车品牌中,造型上都是非常独树一帜的,这种独树一帜是基于对当地消费者需求的洞察,是依据主流价值观来做相应的演变。从东风标致408到508,再到308,都结合了中国消费者主流的需求,结合了标致品牌造型独特的优势,进行了完美的融合”,雷新认为,东风标致的产品无论是在造型上,还是在性能与配置等方面,都以符合主流市场需求为目的,特别是更加关注消费者情感需求。

    同样也是为了洞察和满足主流市场需求,东风标致花了五年的时间来确定新的产品战略,保持跟标致品牌全球战略车型同步研发和同步投放。比如说508作为标致品牌的旗舰车型,就把中国市场特点和消费者的需求纳入到设计研发理念之中。雷新说:“中国有一句话叫‘舍得,有舍才有得’,我们战略调整和产品规划的时间看似长了些,前几年推新的步伐看似慢了些,但我们一旦完成调整,就进入产品密集投放期,东风标致整个产品系列就跟标致品牌全球战略保持同步,保持最新产品的设计和技术输入,带给消费者更丰富、更高品质的产品”。

    在渠道建设上,东风标致已从去年就开始提升渠道扩充速度,二、三级及以下城市的销售服务网络成为建设重点。东风标致并没有简单复制式地扩张网络,而是以标致全球的统一销售与服务标准,实行严格的准入,以消费者满意为核心,关注用户需求,雷新说,“汽车将不再是一个冷冰冰的机器,而是要成为品牌与消费者交流的一个载体。”

     可以看出,提升品牌、注重品质、关注需求,不单纯依附市场趋势求销量,也许就是东风标致能在宏观市场趋紧的形势下依旧保持高速成长的营销秘器,而“以消费者满意为核心”是贯穿其中的主线。可以想见,以此为基础建立的营销体系,将牢牢抓住未来市场的核心竞争力——那就是,从单纯关注产品、技术和渠道,转变为重视品牌、品质和服务的主流市场需求。

(责任编辑: )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